[实用新型]榨油机的进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8339.0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3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董跃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由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30 | 分类号: | B30B15/3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油机 进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油机,尤其涉及一种榨油机的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榨油机是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有多种类型,目前的热榨油机,一般由加热部分,电气控制,榨油机体,壳体等部分组成。榨油机一般在榨油主体侧壁上设置一个进料口,原料由此进入,直径大的物料如花生等不易通过进料口进入,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进料空间小、物料不容易进入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进料空间大、物料容易进入的榨油机的进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榨油机的进料结构,包括榨油主体,榨油主体上设有进料口,榨油主体内部的空腔为榨腔,榨腔内设有一个套管,套管上设有一个弧形开口,进料口设在弧形开口上方偏左,错位形成一个轴向空档。
作为优选,弧形开口的左端和进料口的左端在同一垂直线上,弧形开口的右端位于进料口的右端的右边,弧形开口右端和进料口的右端之间设有间距,间距构成轴向空档。
作为优选,弧形开口的右端和进料口的间距的水平距离为5-8mm。
作为优选,套管的外径和榨油主体内壁的内径相同。
作为优选,套管的外径和榨油主体内壁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套管的两端开口,形成两个套管开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套管弧形开口右端和进料口的右端之间错位形成轴向空档,直径大的物料有足够的空间,容易通过进料口,方便进入榨腔榨油,同时还能提高榨油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榨油主体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榨油主体和套管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榨油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榨油主体,2-榨腔,3-进料口,4-套管,5-轴向空档, 41-弧形开口, 42-套管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榨油机的进料结构,如图所示,包括榨油主体1,榨油主体1上设有进料口3,榨油主体1内部的空腔为榨腔2,榨腔2内设有一个套管4,套管4上设有一个弧形开口41,进料口3和榨腔2相互接通,原料从榨油主体1侧壁的一端即进料口3进入,经过榨油主体1内部形成的榨腔2,然后将榨后的油和料分别排出。进料口3设在弧形开口41上方偏左,弧形开口41的左端和进料口3的左端在同一垂直线上,弧形开口41的右端位于进料口3的右端的右边,弧形开口41的右端与进料口3的右端之间设有间距,间距构成轴向空档5.
榨腔2内安装有一个套管4,套管4的外径略大于榨油主体1的内径,形成过盈配合,使套管4与榨油主体1的内壁紧密贴合。套管4的两个端口开口形成两个套管开口42,套管4的侧壁设有一个弧形开口41,套管4的弧形开口41设置在进料口3下方,与进料口3配合。
套管弧形开口41外壁的左端和进料口3内壁的左端在同一垂直线上,套管的弧形开口41右端和进料口3的右端之间有一定的水平距离,错位形成轴向空档5,此轴向空档5的设计,可以实现原料的快速进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由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由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8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机的瓦楞辊总成调节装置
- 下一篇:榨油机的切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