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6680.2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向治海;邹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减振器 贮液筒分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
背景技术
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其作用是衰减车体的振动并阻止共振情况下车体振幅的无限增大,减振器能减小车体振动的振幅和振动次数,因而能延长弹性元件的疲劳寿命和提高乘车人员乘车的舒适性。贮液筒作为减振器的一个分总成,其用于存放减振油和工作缸。
现有的贮液筒分总成一般采用贮液筒与底盖进行焊接的形式,但焊接常出现漏焊、假焊、夹杂、气泡、飞边毛刺等缺陷,导致贮液筒分总成在使用过程出现漏油等严重缺陷,致使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满足连接强度,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一种用于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包括贮液筒和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筒和底盖通过铆合形式连接,在铆合部位设有O形密封圈。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贮液筒和底盖的铆合部位横截面呈相互配合的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金属本身的塑性变形,采用铆合的方式连接贮液筒和底盖,铆合部位横截面加工为圆弧形,增大了贮液筒和底盖铆合部位的接触面,在铆合时引入了O形密封圈,通过橡胶与金属的过盈配合,既能保证贮液筒和底盖的连接强度,又能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铆合式的贮液筒分总成与焊接式的贮液筒分总成相比,不会出现漏焊、假焊、夹杂、气泡、飞边毛刺等缺陷,能保证产品外观良好,工艺成形质量好,利用金属本身的塑性变形,使贮液筒与底盖结合牢固、可靠。
将铆合部位的结构设计成圆弧形式,保证铆合时金属流动顺畅,变形效果好,铆合部位的O形密封圈通过橡胶与金属的过盈配合,进一步强化了密封效果。采用铆合结构,还能改善加工环境,避免了焊接时弧光等对人的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铆合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为贮液筒,2为底盖,3为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减振器的贮液筒分总成,包括贮液筒1和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筒1和底盖2通过铆合形式连接,铆合部位横截面呈相互配合的圆弧形,在铆合部位设有O形密封圈3。
采用铆合结构连接的贮液筒分总成,通过机械力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使贮液筒1与底盖2结合牢固、可靠,能够保证贮液筒与底盖的连接强度,同时引入了O形密封圈3,并将铆合部位设计成圆弧结构,通过橡胶与金属的过盈配合,有效的解决贮液筒分总成的密封难题,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铆合连接代替焊接连接,改善了加工环境,避免了焊接时弧光等对人的刺激,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铆合结构的圆弧形式,保证铆合时金属流动顺畅,变形效果好,生产出的贮液筒分总成外观良好,工艺成形质量好,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漏油等缺陷,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6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动电视电子支付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播放终端与频点匹配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