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牛仔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5420.3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4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港恒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2 | 分类号: | D04B1/12;D04B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4504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仔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仔布。
背景技术
传统的牛仔面料是比较结实牢固的,但是现有牛仔布质地过硬,粗糙的结构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缺乏柔软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对布料的弹性要求比较高,质地又需要比较柔软的服饰来说,现有牛仔布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质地柔软、弹性强,形态稳定,不易变形的牛仔布。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牛仔布,其特征在于:其最小组织循环为8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其中第1、3、5、7路为蓝色纱与氨纶构成的全成圈组织结构,第2、4、6、8路为毛白纱构成的集圈组织和浮线组织相间结构。利用集圈在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由于成圈和集圈反光效果存在差异,在针织物上产生一种阴影效果,因此在牛仔布背面形成凹凸小孔效应。该牛仔布采用28针针织纬编的织法,质地略粗,比普通梭织的牛仔布的弹力更佳,并且形态稳定,不易变形,色泽鲜艳,织纹清晰。
本实用新牛仔布的最小组织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集圈组织单元,第6、8路浮线组织单元;
最小组织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浮线组织单元,第6、8路为集圈组织单元;
最小组织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集圈组织单元,第6、8路为浮线组织单元;
最小组织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浮线组织单元,第6、8路为集圈组织单元。
本实用新所述集圈组织为单面集圈,单面集圈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成。采用这种结构,利用集圈在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本实用新所述蓝色纱规格为JC60/2,毛白纱的规格为JC60/2,所述氨纶规格为30D。
本实用新型所述牛仔布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如下:
1) 染纱:
a)把坯纱翻到在塑料筒管上形成密度一直成形良好的松筒纱以供染色使用;
b)把松筒纱装入纱笼的纱杆上,使松筒纱在纱杆上凹凸项连,顶部密封;
c) 经过染色前处理,染色,皂染,固色,过软,脱水,烘干,络筒工序形成蓝色和毛白色纱,按退绕要求成筒子纱打包出货;
2) 织布:将蓝色纱筒、毛白纱筒和氨纶套在落地纱架上,通过给纱装置输送到编制机构,针筒转动编制出来的织物通过牵拉机构牵引至下方卷曲机构将织物卷绕成布卷;
3) 下机后整理 80℃落水定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质地略粗,比普通梭织的牛仔布的弹力更佳,采用全棉为原料,具有吸湿排汗、抗菌除臭、抗紫外线、保暖等功能功效,本牛仔布克重在190G左右,手感柔软,质地轻盈,并且可通过水洗褪色、变色达到服装想要的风格,展现了牛仔布的风格和针织的飘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最小组织循环的编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最小组织循环的线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最小组织循环的三角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牛仔布,其最小组织循环为8个线圈横列和4个线圈纵行,其中第1、3、5、7路为蓝色纱与氨纶构成的全成圈组织结构,第2、4、6、8路为毛白纱构成的集圈组织和浮线组织相间结构。最小组织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集圈组织单元,第6、8路为浮线组织单元;最小组织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浮线组织单元,第6、8路为集圈组织单元;最小组织循环的第3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集圈组织单元,第6、8路浮线组织单元;最小组织循环的第4线圈纵行上第2、4路为浮线组织单元,第6、8路为集圈组织单元。集圈组织为单面集圈,单面集圈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蓝色纱规格为JC60/2,毛白纱的规格为JC60/2,氨纶规格为30D。
本实施例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1) 染纱:
a)把坯纱翻到在塑料筒管上形成密度一直成形良好的松筒纱以供染色使用;
b)把松筒纱装入纱笼的纱杆上,使松筒纱在纱杆上凹凸项连,顶部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港恒针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港恒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5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电解质层积膜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偏心齿轮加工车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