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4734.1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珮;朱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65G65/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给水工程中涉及的一种新型污泥库,具体地说是应用于净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污泥库。根据污泥自然堆放的特点,合理布置污泥库的形式,是一种有效堆泥面积大、清泥方便彻底的污泥库。
背景技术
排泥水处理系统是净水厂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厂的排泥水及反冲洗废水经浓缩和机械脱水处理后,脱水污泥最终作外运处置。污泥库作为堆放脱水污泥的库房,常常贴合于脱水机房旁设置。作为脱水污泥的堆放场所,由于污泥库功能单一、布置简单,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考虑往往不够精细,存在以下问题:
1)污泥库的布置形式未能与螺旋输送器的设置有机结合,污泥库面积虽大,但有效的自然堆泥面积却较小,集中于一堆。
2)鉴于螺杆输送器的设备布置特点,需要在污泥库中螺旋输送器出泥口一端设置支撑架,以承托输送器一端的重量。脱水污泥经输送器传送至泥库后自然下落堆积,输送器支撑架正处于泥堆中,导致铲车无法直接将泥彻底铲清,需要专门安排人工清泥。
上述问题不但增加了污泥库的无效面积,同时也对水厂的日常生产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人工清理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污泥库,解决传统污泥库占地面积大,污泥清理不便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污泥库人工清泥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库,其特征在于:污泥库贴合于脱水机房呈长条型布置,该污泥库内设置有与脱水机房相连的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的进料口与脱水机房连接,在污泥库内设置一道挡泥墙,所述螺旋输送器的下料口位于挡泥墙外侧。所述螺旋输送器下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呈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0°~30°。所述污泥库设置有两条螺旋输送器。挡泥墙设置有与螺旋输送器相配合的螺旋输送器支撑点,所述螺旋输送器设置在该螺旋输送器支撑点上,且挡泥墙螺旋输送器支撑点距地面高度大于2.5m。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库贴合于脱水机房设置,脱水机房配合设施两条螺旋输送器,使泥库自然堆泥面积增大一倍。此外,呈条状布置的污泥库可以一端进运泥铲车,另一端直接出去。运输通道畅通,避免迂回,污泥堆放面积增大而污泥库占地反而减小,节约了污泥库的占地。挡泥墙高度及位置需配合螺旋输送器的一端支撑点位置设置,挡泥墙堆泥侧螺旋输送器下支撑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5m,以满足5T铲车在挡泥墙外任何位置通行的要求,脱水污泥由螺旋输送器排出后沿挡泥墙的外侧自然堆放,贮存一定时间后,污泥铲车可以定期在挡泥墙外侧堆泥空间任何方位将堆泥全部铲除。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污泥自然堆放特点的前提下,优化了污泥库和螺杆输送带的布置,在确保污泥库有效堆泥面积的前提下,减少了泥库占地,同时结合挡泥墙的设置,使污泥的清理外运工作更为便捷和彻底。本实用新型具有污泥库占地面积小、污泥清理方便彻底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人工清理污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污泥库1、螺旋输送器2、挡泥墙3、不锈钢护壁4。其特征在于:污泥库1组合于脱水机房旁,呈条状布置。螺旋输送器2配合污泥库1,不对称分开倾斜布置,在确保污泥堆放面积的同时,让出了车行通道,减小了污泥库的宽度。设置挡泥墙3,对螺旋输送器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避免污泥堆落入螺旋输送器2里侧,以便于铲车5清理污泥。挡泥墙3设置有与螺旋输送器2相配合的螺旋输送器支撑点,所述螺旋输送器2设置在该螺旋输送器支撑点上,且挡泥墙螺旋输送器支撑点距地面高度L大于2.5m。
挡泥墙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侧结合污泥库框架结构,设置数道支撑柱及支撑上翻底梁,以满足墙体强度要求。为避免铲车铲泥时损坏墙体结构,混凝土墙外侧附不锈钢板护壁4,高度0.8~1.0m,厚度8mm~12mm,以避免铲车工作时划损挡泥墙3。挡泥墙的长度,需覆盖污泥堆泥范围,例如,输送带出泥口高度为3.5m,若泥堆角度以45°计,则挡泥墙墙端需较出泥口处长3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4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票据的辅助系统、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使用二醛处理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