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再燃型双通道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0240.6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苏亚欣;邓文义;任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燃 双通道 氧化 合物煤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再燃型双通道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锅炉,水泥窑炉等燃煤设备上,煤粉通过燃烧器被送入炉内进行燃烧。煤在燃烧过程生成氮氧化物(NOx)污染气体,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对NOx气体的控制方法包括燃烧过程的控制和燃烧后控制(也叫烟气脱硝)。燃烧过程的控制技术包括采用各种低NOx燃烧器,烟气再循环、空气分级以及再燃技术等方法。通过低NOx燃烧器进行煤燃烧过程中对局部煤粉和空气量的调节与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Ox的生成。目前的各种低NOx燃烧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器的内部结构,如弯管、钝体、挡板等调节煤粉在燃烧器内输送过程中(进入燃烧室之前)的局部的浓、淡分布,使煤粉进入燃烧室时形成浓淡偏差燃烧,或者是通过调节一、二次风的分配比例,形成局部的富燃料和贫燃料等燃烧条件,从而调节了燃烧温度以及局部氧浓度,达到减少NOx生成的目的。这些燃烧器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烟气脱硝方法是指在烟气排入大气之前,采用不同的脱硝剂对NO进行还原,典型的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它们都采用氨(NH3)作为还原剂。但是,采用烟气脱硝方法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燃型双通道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在保持煤粉燃烧稳定的基础上,降低NOx的排放,并适应工况和煤粉种类变化时设备调节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再燃型双通道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包括一次煤粉输送通道、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和旋流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煤粉输送通道为圆形管道,位于燃烧器的最内层;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为布置在一次煤粉输送通道外的同心圆形管道,所述旋流空气通道布置在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外的同心圆形管道。
所述一次煤粉输送通道和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之间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和旋流空气通道之间同样通过连接法兰相连。
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上设有煤粉风进口管,所述煤粉风进口管为圆管,并倾斜焊接在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上。
所述煤粉风进口管与二次煤粉输送通道的夹角范围为30°-60°。
所述旋流空气通道上设有空气进口管,所述空气进口管为圆管,并倾斜焊接在旋流空气通道上。
所述空气进口管与旋流空气通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
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内由3-12个沿一次煤粉输送通道外壁面螺旋缠绕的旋流叶片分成3-12个旋流通道,其中,旋流叶片的旋流角度为10度到360度。
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中的旋流叶片的起始位置位于旋流空气通道的空气进口管之后。
所述旋流空气通道内由3-12个沿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外壁面螺旋缠绕的旋流叶片分成3-12个旋流通道,旋流叶片的旋流角度为10度到360度。
所述旋流空气通道中的旋流叶片的起始位置位于旋流空气通道的空气进口管之后。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煤粉进入燃烧室的过程中,由于分别采用了两个煤粉通道输送,使得两股煤粉以不同的射流速度进入燃烧室后分别形成一个主燃区和一个由内回流区形成的再燃区,在再燃区内,一次煤粉与二次煤粉的燃烧产物中的NO进行还原,从而降低了NO的生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再燃型双通道低氮氧化合物煤粉燃烧器,包括一次煤粉输送通道、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和旋流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煤粉输送通道为圆形管道,位于燃烧器的最内层;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为布置在一次煤粉输送通道外的同心圆形管道,所述旋流空气通道布置在所述二次煤粉输送通道外的同心圆形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0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翻倒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容量快速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