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9341.3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庄宇;韩方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3/24 | 分类号: | F16J13/2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开门 压力容器 安全 联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联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不允许产生打火操作环境下的机械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据了解 ,我国目前的安全联锁装置有微机控制、自动化仪表控制和纯机械控制三种,前两者较容易实现各项连锁功能,但它们是借助于外来能源实现连锁动作的,均存在可靠性差、成本高等缺点,而纯机械控制虽没有上述缺点,但却较难完全实现连锁功能,特别是微压得不到控制。此外工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安全联锁装置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综合以上几种安全联锁装置的优点,可对其进行综合改进,例如现行的机电一体微压联锁装置,即以机械控制为主,电器控制为辅, 其具有微压控制精度且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在不允许打火操作环境下使用的机械型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联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并提高了控制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锁紧机构和控制机构,锁紧机构设置在手摇减速器上,控制机构设置在活动釜盖上;所述的锁紧机构为,套筒的一端设置在接管内腔中,并与提升盘相连; 套筒的另一端伸出接管,并与锁板相连;止动销设置在套筒内;所述的控制机构为,球阀及限位挡块设置在活动釜盖上,安全手柄、挡板及球阀同轴设置,安全手柄和球阀分别设置在轴的两端,挡板设置在临近安全手柄的一端。
所述的套筒与提升盘之间设有密封垫。
所述的套筒与接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为纯机械直接作用式的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与现有技术同类型产品比,提高了安全联锁装置的控制精度,使得安全性、微压控制得到了保证;在满足主体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结构及工艺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了机械装置控制釜盖的开关,使得釜内气压系统建立快开门的同步紧锁装置,达到了工艺程序与安全统一;可在不允许打火的操作环境下使用;直接借助容器内自身微压,通过安全手柄,手摇减速器实现安全联锁功能,其具有微压控制精度、灵敏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紧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紧机构,2、活动釜盖,3、支座,4、釜体工作平台及运输轨道,5、釜体,6、控制机构,7、安全阀,8、封头;101、锁板,102、套筒,103、止动销,104、法兰I,105、法兰II,106、密封垫,107、提升盘,108、接管;601、安全手柄,602、挡板,603、限位挡块,604、球阀;605、球阀关闭时安全手柄位置,606、球阀开启时安全手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
实施例
包括锁紧机构1和控制机构6,锁紧机构1设置在手摇减速器上,控制机构6设置在活动釜盖2上;所述的锁紧机构1为,套筒102的一端设置在接管108内腔中,并与提升盘107相连,套筒102与提升盘107之间设有密封垫106; 套筒102的另一端伸出接管108,并与锁板101相连,套筒102与接管108之间通过法兰I 104和法兰II 105固定;止动销103设置在套筒102内;所述的控制机构6为,球阀604及限位挡块603设置在活动釜盖2上,安全手柄601、挡板602及球阀604同轴设置,安全手柄601和球阀604分别设置在轴的两端,挡板602设置在临近安全手柄601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一、 原理:
1)进气升压过程计算:
该设备的进气口径为DN20.而与安全装置相连的球阀口径为DN50.当快开门未关闭到位时,球阀无法关闭,始终处在打开的位置,因此釜内无法升压。
2)进气密封及泄压过程计算:
m1-----止动销质量,m2----密封垫质量,m3----提升盘质量,
m4----螺母质量, m----安全联锁装置总质量(m=m1+m2+m3+m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9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测诺如病毒的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试剂盒
- 下一篇:换挡操纵杆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