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装式路锥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9075.4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9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翁辉;蒋朕;洪宗洲;乐志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012 | 分类号: | E01F9/0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严志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装 式路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作道路交通标识或安全警示的可拆装式路锥。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路交通设施中普遍使用路锥(或称三角型路桩、三角路锥、锥桶等)作为对路人、车辆进行安全警示或者作为交通分隔、阻断等的标识设备。然而路锥采用的材质和结构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做过很大的革新,一般来说,目前市面在售的三角路锥主要是橡胶或者塑料材质,并且绝大多是一体式的圆锥外型配正方形底座。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车辆的碾压往往会造成此类路锥永久性地被破坏,尤其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塑料或橡胶的材质会变脆,外力的介入更容易对锥体造成损坏。而起到警示标识作用的反光材料一般位于路锥的上部,即最容易损坏的位置,所以在路锥受到碾压破碎之后,反光材料被碾压在路面上或者丢失,在此情况下若不及时更换或添加路锥,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
在构造方面,现有的路锥大多为一体成型,所以在大批量的运输过程中,虽然可以进行逐个叠加来节省空间,但从物流运输的角度来看,三角锥形的外型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浪费。有人提出了可伸缩式路锥结构设计以节省路锥在运输和存放时所占的空间,例如第201120125637.5号实用新型即公开了一种起阻挡或警示作用的路锥,包括锥体和锥底,锥体与锥底固定连接,并且锥体分为多个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桶环,这些桶环可沿纵轴线方向伸缩,这样减小了路锥的占用空间,方便存放、折叠。但是这种设计带来的主要问题是,锥体的多个桶环之间在长时间使用或多次拉出、缩进的情况下,很容易相互滑移或者脱落,例如上方尺寸较小的桶环会下滑而缩进下方尺寸较大的桶环中,从而导致路锥丧失原有的功能作用。另外也有人提出了折叠式路锥的设计方案,例如第200920089726.1、201020544316.4和201120226935.3号实用新型即分别公开了几种折叠式路锥的设计方案,然而这些折叠式设计的路锥或构形单薄或基底薄弱,与目前广泛使用的三角圆锥形路锥相比,其在刮风、下雪、冰雹等天气条件下以及车辆快速行驶所产生的疾风劲吹之下其摆放的稳定性较差,很容易被吹翻而被车辆碾压损坏或者被风刮离原设位置。
此外,从使用/维护成本方面来看,现有的路锥出现损坏即意味着报废和重新添置,这也导致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装式路锥,以解决现有路锥容易破损以及占用空间过大、不利于运输和存放的问题,在保证路锥使用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减少路锥的损耗并提高路锥运输和存放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装式路锥,包括呈圆锥形或圆台形的锥桶、连接于锥桶下方的底座以及以可拆装方式套在锥桶上的一或多条警示标识带,其中,该锥桶由一块扇形平板材料卷曲而成,该锥桶的扇形平板材料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锥桶固定部,在锥桶的底部设置多个锥桶连接部,并在底座上对应于锥桶的连接部相应地设置有底座连接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固定部为缝制在该扇形平板材料的正面的一侧边缘和背面的另一侧边缘处的尼龙自粘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固定部为设置在该扇形平板材料的两侧边缘处的拉链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固定部为设置在该扇形平板材料的两侧边缘处能够相互配合锁扣在一起的卡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连接部为缝制在锥桶底部的至少两条尼龙自粘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连接部为缝制在该底座上与前述锥桶底部的至少两条尼龙自粘带相对应的至少两条尼龙自粘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连接部包括相邻互呈90度角度地分布在锥桶底部周围的四条尼龙自粘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连接部包括相邻互呈90度角度地分布在底座上的四条尼龙自粘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锥桶连接部为缝制在该锥桶底部处的拉链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连接部为缝制在该底座上与前述锥桶底部处的拉链带相对应的拉链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9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装行李舱盖的车辆结构
- 下一篇:车轮干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