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竖直定位安装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5200.4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8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慈伟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竖直 定位 安装 驻极体 话筒 放大器 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竖直定位安装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晶体管。
背景技术
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整机及外围配套件的声电转换元件,放大器是其重要部件,由腔体、极板、线路板和专用场效应晶体管通过装配组合而成。用于耳机话筒组内接受语音信号的普及类驻极体话筒,虽然产销量达到10多亿个/年,但因其内置放大器腔体仅为一圆柱体,放在当中的晶体管只是因输出脚漏极(D)与接地脚源极(S)被焊接在线路板上才得以固定,其栅极(G)与话筒极板的连接也仅靠管脚的自有弹力与腔体顶层凹圈内的极板碰触得以实现,且由于管子在腔体内是横向安装的,装配过程中需要手工多次弯折管脚,弯折后的管脚形状差异很大,受其影响,腔体与线路板的外圈直径也无法对齐,因而既影响放大器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因此亟待对现有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简化安装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提升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行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装配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竖直定位安装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晶体管。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用于竖直定位安装的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晶体管,包括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顶部设有一长条凹槽,晶体管的栅极(G)引脚从管子底部沿管体向上折弯,并置于管子顶部的长条凹槽中。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直线段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曲线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曲线及直线段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驻极体话筒放大器的晶体管的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话筒的装配质量,同时方便了装配中的晶体管栅极(G)引脚折弯,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安装的塑料管腔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包括塑料管腔1、晶体管2、极板3、线路板4,其特征在于:塑料管腔为圆柱筒体,在塑料管腔内的下部设置与晶体管外形相配合的定位框5,在塑料管腔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插脚通孔6,在两个插脚通孔中间的塑料管腔的底部设有一定位长槽7,定位长槽与定位框侧壁上的引脚槽8相贯通,晶体管的漏极(D)9与源极(S)引脚10伸出塑料管腔的底部开设的两个插脚通孔与线路板焊接相连,晶体管的栅极(G)引脚11折弯后位于定位长槽及引脚槽,并折弯后置入在晶体管顶部的长条凹槽12中,在塑料管腔的上顶面有内凹圈13,在内凹圈内嵌装有极板,极板与晶体管的栅极(G)引脚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直线段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曲线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的横截面为异形面,由若干段封闭的曲线及直线段构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话筒放大器的装配过程:先将晶体管的栅极(G)引脚11作两个90度弯折;再将其插入塑料管腔内与晶体管外形相配合的定位框5中,由于定位框与晶体管外形相配合,因此只能唯一位置地插入,以此避免了晶体管装配位置错误;由于晶体管的栅极(G)引脚弯折后,自然嵌入到定位长槽7中,并沿定位长槽和定位框侧壁上的引脚槽8竖直向上超过晶体管顶部,此时再将其弯折90度,即可嵌入到晶体管顶部的长条凹槽12中;最后把极板压入塑料管腔上顶面的内凹圈13中,由于弯折后的晶体管栅极(G)引脚存有微弹力,因此极板与其会紧密接触;而当晶体管插入定位框时,它的漏极(D)引脚9与源极(S)引脚10已经从塑料管腔底部的两个插脚通孔6穿出,只要将其与线路板焊接相连,即可完成整个话筒放大器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慈伟,未经张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5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