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船用铣边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4015.3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家隆;任近静;任会芳;黄磊;潘志刚;谢京;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1/01;B23Q1/2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船用铣边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金属铣削加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一种同时铣削两侧钢板、工件两面且铣削长度可调的大型船用铣边机。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特大型舰船以及锅炉、储油罐等大型产品需求增加,上述产品行业所用钢板尺寸越来越大,由原来的8m*4m逐步增加到12m*6m,特殊用途钢板的尺寸甚至达到18m*8m,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需求,钢板的尺寸将朝着更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钢板的厚度也在增加,被加工工件的精度要求在提高,铣边机工作时对绿色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铣边机生产率低,当钢板尺寸变大时,不能随之变化以满足加工要求,其综合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船用铣边机装置,该装置工作便于后续调整,铣边机的工作床身和支撑轨道由单个床身单元和单个的支撑轨道单元组建或焊接而成,能根据设备的升级进行不同长度钢板型边的加工。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船用铣边机装置,包括铣削机构、板料进给机构、夹紧机构和切屑清理机构,所述铣削机构包括铣刀盘、安装铣刀盘的铣削架,所述的铣削架设有动力装置,铣刀盘周围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板料进给机构包括支撑轨道、第一链条和带动第一链条运动的链轮,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夹钳、推动夹钳运动的液压缸、压板和带到压板运动的千斤顶,所述压板在千斤顶带动下沿运动导轨运动,所述的压板包括本体、压头和弹簧,本体下方设有压头,本体与压头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切屑清理机构包括输送切屑的传送带板、承载传送带板的第二链条、带动第二链条运动的第一齿轮、过渡轮和六边形轮,所述传送带板设有隔板,所述第二链条设有与隔板配合的间隙,所述第一齿轮由动力装置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联接轴,所述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与第一齿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铣削架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安装在工作台侧面,上导轨一侧面上面安装有间隙块,上导轨设有推板,推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导轨上,推板设有一通孔,套筒位于通孔内,紧定螺钉通过套筒与推板连接,下导轨与过渡板连接,下导轨与过渡板之间设有楔块,楔块与调节螺栓连接,下导轨上设有第三链条,下导轨与第三链条固定连接,第三链条与第二齿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铣削机构位于铣边机的中间,铣边机两侧关于中间呈对称分布,支撑轨道为单个组件一个个焊接而成;铣边机的床身为可调节长度的床身。床身和支撑轨道均由单个单元体组建或焊接而成,支撑轨道长度和床身长度可以调整,以加工不同长度的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铣刀盘上设有改变铣刀盘高度的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轨道表面覆盖可伸缩的轨道罩。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船用铣边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床身和支撑轨道是由单个组件焊接而成,床身和支撑轨道长度可以调整,以加工不同长度的钢板;铣刀盘可以更换,可以加工不同种类的坡口,便于焊接;铣刀盘安装有升降装置以调节铣刀盘的高度,既可以实现不同厚度钢板铣削也可以完成钢板上下两边铣削;切屑清理机构位于地表以下,既可以防止切屑的飞溅,又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从而在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工作环境、加工要素多元化和设备持续加工能力等诸方面实现绿色环保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船用铣边机装置,其整个机构布局分为进料侧和出料侧,两侧呈对称分布,铣削机构安装在两侧中间空间内,故在轨道设计方面,不同于传统铣边机导轨的水平布置方式,其轨道竖直安装在工作台侧面上,以达到铣削同一块钢板的上下两边及两面或者同时铣削两块钢板的目的,可以减少装夹次数,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吻合目前机械生产行业的效率与精度要求;在工作台下单侧面上一个个的支撑轨道组合而成,能根据设备的升级进行不同长度、不同的型边要求的钢板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4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管束涡流管集成装置
- 下一篇:防水钥匙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