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钻井液引流短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3751.7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翟慎德;陈琳;万亚旗;吴刚;周发举;姚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E21B4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如水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钻井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钻井井下随钻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在井下随钻引流钻井液的井下钻井液引流短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钻井液脱气通常借助于三种方式:机械搅拌钻井液,使钻井液中的气体易于解析,增强自然释气;提高钻井液温度,使钻井液中溶解气乃至吸附气易于解吸;降低钻井液压力,便于气体解吸并使气体逸出。三种方式脱气需要的钻井液一方面直接来自返冲罐,另外来自泵的引流。
一般的随钻气体检测装置主要为短节集成设计和模块化集成设计,短节集成即将轻烃气体分离及检测装置集成在一个短节上,模块化集成即将气体分离单元和检测单元分别模块化,置于不同的短节,致使测量装置应能够安装于钻具内。现有技术中由于井筒的影响,导致录井资料不够准确、及时和油气层判识精度较低。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钻井液引流短节装置,一方面是解决在井下随钻引流钻井液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为井下随钻气体检测提供定量气液分离的钻井液,或者直接提供定量钻井液给检测器测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井下钻井液引流短节装置,该装置由钻具短节、外套套筒、十字型加强筋所组成。十字型加强筋连接在钻具短节与外套套筒之间,钻具短节比外套套筒长些,钻具短节与外套套筒之间有不小于10mm的环形空间,十字型加强筋焊接在钻具短节中间位置的外壁和外套套筒中间位置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钻井液从下至上流过钻具短节装置与井壁的环形空间时,钻井液也通过了钻具短节与外圆环筒之间的环形空间,而且,气液分离传感器或直接检测钻井液的传感器、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等均安装在外圆环筒的内壁,传感器的探头浸泡在钻井液中。程序控制单元采集、控制压力和温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控制提取井下钻井液,给井下随钻气体检测仪引流检测源提供保障,为完成井下随钻气体检测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地质录井人员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实现由地面录井向井下录井的转变,减少井筒的影响,提高了录井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油气层判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钻具短节、2为外套套筒、3为十字型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井下钻井液引流短节装置,该装置由钻具短节(1)、外套套筒(2)、十字型加强筋(3)所组成。十字型加强筋(3)连接在钻具短节(1)与外套套筒(2)之间,钻具短节(1)比外套套筒(2)长些,钻具短节(1)与外套套筒(2)之间有不小于10mm的环形空间,十字型加强筋(3)焊接在钻具短节(1)中间位置的外壁和外套套筒(2)中间位置的内壁上。钻具短节(1)的外径不大于120mm,长度不大于3m,外套套筒(2)的外径不大于180mm,长度不大于2m。钻具短节(1)比外套套筒(2)长900mm左右。钻井液从下至上流过钻具短节(1)装置与井壁的环形空间时,钻井液也通过了钻具短节(1)与外套套筒(2)之间的环形空间。而且,气液分离传感器或直接检测钻井液的传感器、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等均安装在外圆环筒的内壁,传感器的探头浸泡在钻井液中。程序控制单元采集、控制压力和温度信号。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石油钻井录井领域,目前,国内外从事录井的综合录井仪有上千台,每台录井仪都需要气体检测单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勘探开发向横向和纵深发展,气体检测单元都将使用井下随钻气体检测单元,其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3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