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12983.0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日亿;王新伟;杨德伟;王富强;张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压 均干度 分层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压配汽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属于采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原油产量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继续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资源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目前已在辽河、胜利、大港、新疆等地区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稠油油藏,主要采用注蒸汽、蒸汽重力辅助泄油、火烧油层等开采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其中注蒸汽热采成为稠油开采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但该项技术开始阶段蒸汽吞吐、蒸汽驱热采方式普遍采用井筒笼统注汽,造成蒸汽超覆,上层动用程度高,下层动用程度低的情况,结果油汽比低,经济性差。
一些研究者采用分层均匀配汽管柱来调整蒸汽上下分配,改善吸汽剖面,取得了一些效果,并推广应用。但是,这种分层均匀配汽技术不足之处:一是未考虑上下油层压力的差异,或者忽略注入后期油层压力变化导致的上下层压力变化,导致实际进入油层的蒸汽量不能按照设计进入油层;二是未考虑蒸汽干度的分配,由于蒸汽存在重力分离,导致进入各层的蒸汽干度是不同的,最终导致各层动用程度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油汽比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来实现注汽过程压力变化情况下,实现蒸汽干度均匀分配,并能自动调整压力按照设计的蒸汽量进入目的油层,以达到改善注汽效果,提高油汽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包括套管、外管、内管、旋流器、分配器、上封隔器、下封隔器和内封隔器,内管的外侧套装有外管,内管的底部与外管之间安装有内封隔器,外管的外侧套装有套管,外管与套管之间安装有上封隔器和下封隔器,分配器安装在外管中部内壁上,且内管的上端与分配器连接,外管上分布有多个射孔;外管的上部内壁上安装有旋流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圆盘、多个活塞和多个弹簧,分配器圆盘焊装在外管的内壁上,且内管的上端焊装在分配器圆盘上,定义分配器圆盘上对应内管的部分为圆形区域,定义分配器圆盘上除去圆形区域剩下的部分定义为环 形区域,圆形区域和环形区域内均匀开设有多个倒置圆台配汽孔,每个倒置圆台配汽孔内由上至下设置有活塞和弹簧,弹簧的上端焊接在活塞上,弹簧的下端焊接在倒置圆台配汽孔的孔壁上。
优选方案:外管的长度为6m,外径为114.3mm,内径为12.3mm,外管采用钢管制成。
优选方案:外管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列射孔,每列射孔中相邻的两个射孔之间的竖直距离为406mm,每列射孔中的射孔数量为十五个,四列射孔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定义为第一列射孔、第二列射孔、第三列射孔和第四列射孔,第一列射孔和第二列射孔中相邻的两个射孔之间的竖直距离为203mm,第三列射孔和第四列射孔中相邻的两个射孔之间的竖直距离为203mm,第一列射孔和第三列射孔中相邻的两个射孔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列射孔和第四列射孔中相邻的两个射孔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方案:射孔直径为16mm。
优选方案:射孔为由内之外倾斜向下孔,孔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之间。
优选方案:圆形区域内的倒置圆台配汽孔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方案:环形区域内的倒置圆台配汽孔的数量为六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中外管的上部内壁上安装的旋流器能够解决传统注汽管柱在输送蒸汽时由蒸汽重力分离而导致的进入各层的蒸汽干度不同问题。蒸汽通过旋流器后,利用旋流器内部结构的导流和雾化作用,出口变为均匀的汽液混相流动,使通过内嵌管柱内管和内外管环空流道的湿蒸汽干度相同实现注入蒸汽干度均匀,提高采收率;
二、本实用新型中的配汽器能够解决传统注汽管柱在注汽时因上下油层压力差异以及在注汽过程中油层的压力变化而导致的上下油层注汽失调、动用程度相差大等问题。通过配汽器中的活塞和弹簧结构实现注汽过程中注汽量的动态平衡,改善注汽效果,提高油汽比,提高蒸汽热能的利用率,节省人力物力,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分配器的配汽结构分布图;
图4是可调压均干度分层配汽工具的流量调节流程图;
图5是外管的四分之一剖视图;
图6是外管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6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12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用废油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防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