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废弃物回收桶成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8632.2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1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河;于洋;薛扬;刘少坤;梁作明;刘贺春;王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18 | 分类号: | B21D51/18;B21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 废弃物 回收 成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废弃物回收用的桶子的制造工具,尤其涉及到一种核电废弃物回收用的桶子的成型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核电厂在废弃物最少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世界核电站运营组织(WANO)将放射性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列为10项主要运行指标之一。随着我国积极发展核电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促进了我国核电和核技术的发展。低中放固体废弃物量日益增加,废弃物减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政策法规势必更加严格化,废弃物处置费用势必会大幅增加。
在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背景下,更多的核电厂在近几年将陆续建成投产,随之,每年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将成倍增长,如不加以控制和减容,势必造成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暂存和最终处置困难和经济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我国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及核电厂分布特点,申请人对国内外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减容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设计发明了用于核电废弃物回收用的桶子的成型工装,以解决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暂存和最终处置的困难,减少不必要的经济上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核电废弃物回收桶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由左、右两个半筒体固定连接而成的筒体工装I、II,每个筒体工装的其中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螺栓,另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且其中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定位销,另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与定位销对应连接的定位孔,同心的筒体工装I与筒体工装II咬合连接。
本装置安装时,首先将工装I置于卷板机上滚动轴上适当位置,通过定位销对其进行定位,拧紧螺栓将其紧固;然后,将工装II置于卷板机下滚动轴上适当位置,通过定位销对其进行定位,拧紧螺栓将其紧固,此过程中必须保证两工装牙型准确咬合;最后,将所要加工的工件置于上、下工装之间适当位置,滚压桶壁最终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核电废弃物回收桶成型工装制造的核电废弃物回收桶,不但解决了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暂存和最终处置的困难,减少不必要的经济上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对促进核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五幅。
图1为工装I主视图,
图2为工装I侧视图,
图3为工装II主视图,
图4为工装II侧视图,
图5为该工装示意图。
图中:1、左半筒体,2、右半筒体,3、筒体工装I,4、筒体工装II,5、螺栓,6、螺孔,7、定位销,8、定位孔,9、卷板机滚动轴,1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电废弃物回收桶成型工装,包括两个由左、右两个半筒体1、2固定连接而成的筒体工装I、II3、4,每个筒体工装的其中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螺栓5,另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6;且其中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定位销7,另一侧半筒体上设置有与定位销对应连接的定位孔8,同心的筒体工装I3与筒体工装II4咬合连接。本装置安装时,首先将工装I置于卷板机上滚动轴上适当位置,通过定位销对其进行定位,拧紧螺栓将其紧固;然后,将工装II置于卷板机下滚动轴上适当位置,通过定位销对其进行定位,拧紧螺栓将其紧固,此过程中必须保证两工装牙型准确咬合;最后,将所要加工的工件置于上、下工装之间适当位置,滚压桶壁最终成型。
经过实践证明,用此装置已加工核电废弃物回收用的桶子其效果显著,不但解决了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暂存和最终处置的困难,减少不必要的经济上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对促进核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洁能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8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