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操作简易的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631.6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芝;郑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建明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G08B25/08;E05B45/14;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简易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盗门是家庭用得最普遍的一种保安器材,
防盗安全门作为一种最普遍的保安器材最大的优点是,它保护着屋内重要的通道部位---门,如果对它不能破解,它就能可靠地把非屋内人员,拒之于门外。使用者感到安全放心,同时使用也方便,它是一种最重要的也是一种最基本与必需的保护。
但防盗安全门主要缺点是一种被动式的保护,即是一种不能对自己本身进行保护,体现在如下:其一是如果用千斤顶之类的野蛮破坏法对门损坏,如果客观上又无人在场,则防盗门将显得苍白无力,二是防盗安全门的锁心的保安系数不高,它往往成为了作案的突破口,容易在该处造成人为破坏。一些媒体就有这样的情况报道,一是作案者可用口香糖或其它万能钥匙等等简单的方法通过锁孔开门,已引起社会关注,如果作案者采用这样的文明手段作案,则防盗安全门也会显得无可奈何。如果有些厂家锁的质量不高,更容易被人破解,诱发人通过锁孔作案。总之,防盗安全门这种最大不足的被动式保护是,如果作案时,主人在外,完全无法及时知道,也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或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目前产品中,虽然存在很多报警器,报警器的优点是能弥补防盗安全门被动保护的弱点,但其最大弱点有二,第一是不具备把非屋内人员,拒之于门外的最重要的基本的功能。第二是其报警器的传感器通常有这样的弱点,存在着误报的可能。如声信传感器,不能准确地分辨出是屋内人发出的声音,还是作案者发出的声音;如红外线传感器取出的信号,也不能准确的分辨出是自己人还是他人,又如其它触摸式传感器等,都存在着准确分辨的问题。误报给人带来惊恐,这是生活上最不想发生的。
由于报警的起动是报警器的关键性元件,他直接涉及到是否可靠起动,或是否有误动。经研究表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在机械与电路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用怎样的机械结构,并配之怎样的电路的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产品需要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措施,这种措施能充分和发明人已有的专利与技术成果积极配合,研制一种新型的保安器品种,使本发明更符合时代的要求。这种新型的保安器能合乎社会要求的原因是,一是防盗门能与报警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防盗门的特点,又具报警器的功能。二是在保护性能上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保护严密。三是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防雷能力,使之在保护上既不留时间空白,又不会损坏,进一步增进了使用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操作简易的报警装置由防雷部分、双重保护启动部分,电话报警部分,定时式反馈电路,共同构成。
其中防雷部分是:把一只防雷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桥式输出与地线两端,桥式输出连接了一个三极管单元电路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射极经过一个电阻R串联后成为向外工作电压输出点;用一个电阻的一端连接了三极管的集电极,电阻的一端接在了基极;此外基极还焊有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在基极上焊了一支稳压二极管接地;第二条支路是用一只稳压管串上两支整流二极后接地;第三支路是用两支整流二极管串联,串联支路二极管的正极端焊在基极上,负极焊在了射极串联电阻后的输出端,用一只电容的正极焊接在射随器的基极上,电容的负极焊在地线上。
双重保护启动的结构是,其中双重保护启动部分是,在防盗门活动的门面上,位于门框与门的闭合位置,安了一只干簧管开关, 干簧管开关的磁铁部分固定在门框上,干簧管固定在门上;用一组两根引线的一边连接了干簧管开关的一对桩头,该组两根线另一边向外输出;在门锁孔的上方固定有一块盖片,盖片与门之间安有一定高度的空心垫圈,用一只行程开关,先焊在一块印刷板上,印刷板的铜箔面贴上了绝缘物,然后安装在空心垫圈之内,行程开关与盖片的相对关系是,当盖片紧贴固定于垫圈上时,盖片将压住开关按钮;当盖片松动时,行程开关按钮与盖片分离;用另一组两根引线的一边连接了行程开关触点两桩头,引线的另一边向外输出,用干簧管开关与行程开关向外输出的两组引线,分别连接在了装在门内的控制线路中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建明,未经郑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浇水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显示器自动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