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7047.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英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范围内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逐年增加,而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又被不断污染,加上地区性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周期性干旱,导致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来愈尖锐,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需水量日益增加,我国的多数大中城市供水量严重不足,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水荒问题,只有开展污水资源化工作,将城市排出的污水经特定设备处理后作为水资源来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我国的多数大中城市供水量严重不足,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水荒问题提供一种中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顺序连接的缺氧池、MBR生化反应池、清水消毒池,所述MBR生化反应池连接有淤泥消化池。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缺氧池与MBR生化反应池之间和MBR生化反应池与清水消毒池之间设置有抽吸泵,缺氧池经抽吸泵将处理后的污水送给MBR生化反应池,经MBR生化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抽吸泵送给清水消毒池。
进一步的说,所述MBR生化反应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池内的污泥提升到污泥消化池内的污泥提升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缺氧池和MBR生化反应池曝气的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说,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和设置在缺氧池和MBR生化反应池池底的曝气管道。
进一步的说,所述MBR生化反应池内设置有MBR膜组件。
进一步的说,所述MBR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膜、支架、封板、曝气框、抽吸出水管道,所述中控纤维膜通过膜片定位孔板固定于支架上,所述封板设置在框架四周以形成一封闭的过滤腔,所述曝气框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抽吸水管道都沿支架设置,且抽吸水管道与抽吸泵连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MBR生化反应池池底的曝气管道包括设置在池底周边的周边曝气管道和设置在MBR膜组件的支架的底部的曝气框内的膜片曝气管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MBR生化反应池的曝气管路分为两路,一路对周边活性污泥进行曝气,另一路对膜组件的膜片进行曝气。其优点为通过对MBR膜组件的膜片曝气产生的冲刷力使膜片相互拍打,这样可以抖落附在膜孔表面的钙化污泥,使膜通量大大提高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集污水处理和净水工艺流程于同一装置,可浅埋于地下也可放置在地表;处理基本无污泥产生,对周围环境无影响,运行效果好、可靠性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中水处理装置, 包括顺序连接的格栅、缺氧池、MBR生化反应池、清水消毒池,所述MBR生化反应池连接有淤泥消化池。
缺氧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上部设置有堰水槽和出水口,可以使污水稳定的自然流入膜生物反应池,池内填充漂浮球填料和缺氧污泥,污水在缺氧池内的HRT(水利停留时间)为3—8h,通过间歇式给予氧份,有效进行酸化、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物而被降解去除。
MBR生化反应池内设置有浸没式平板膜组件,容纳有活性污泥,周边曝气和膜片曝气管路与风机联通,膜组件上配套的集水管与抽吸泵联通,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MBR生化反应池,污水在反应池内的HRT为5小时。经MBR生化反应池内的活性污泥降解后,通过抗污染平板膜组件,然后由抽吸泵吸出进入清水消毒池。MBR生化反应池内还设置有污泥提升泵,可以把多余污泥提升到污泥消化池内;MBR生化反应池上部开有溢流口,可以使污水自流到箱外调节池;下部一侧开排空口,便于池内结构维护、清理。
淤泥消化池底部设置集泥斗,并设置集泥管,便于污泥集中,上部设堰水槽以利于上清液回流至MBR池,底部开有排泥口,依靠静压自动排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英,未经杨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7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硒物质及其在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用途
- 下一篇:光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