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音频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6847.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标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58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音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防水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长期持手机贴近耳朵使用时,其电磁波可能会导致脑癌,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机都设有音频连接器,以便使用者可以使用耳机来接电话。
然而,传统上的音频连接器并未考虑到防水设计,因此不小心将手机等电子设备掉入水中,就算能及时取出,水还是会在瞬间进入电子设备中,导致手机损坏。
为此,已有许多厂商设计了各式各样的音频连接器。但是,为了提供左右耳耳机的音频或麦克风的音频,音频连接器会含有数个端子弹片,导致传统上的防水音频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防水设计十分复杂。被插入音频连接器的每个端子弹片都必须保留一部分曝露在绝缘本体的外部,以便能够与手机的电路板做电性连接,但是每个弹片形状都差异极大,导致绝缘本体与端子弹片之间间隙的防水封装结构存在组件过多、安装过于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更为方便的防水音频连接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端子弹片,该端子弹片包含有本体、由该本体倾斜延伸出的电性连接部以及由该本体垂直延伸出的焊接部,该焊接部可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
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是由侧壁所构成的中空管状体,中空管状体包含有前开口与后开口,侧壁上还设有容置端子弹片的端子槽,端子弹片经由后开口插入端子槽中;
后盖,其与绝缘本体的后开口通过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后盖上还设有避位结构,在该后盖封闭后开口时,端子弹片的焊接部经由避位结构穿越后盖而曝露在绝缘本体的外部;
其中,端子弹片的电性连接部与被插入该绝缘本体的耳机插头有电性连接关系。
更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与绝缘本体的后开口之间的缝隙以及后盖的避位结构与端子弹片的焊接部之间的缝隙均填充有防水胶材。
更进一步的,所述端子弹片为接地端子、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或麦克风端子。
更进一步的,所述耳机插头的连接极为接地端子、左声道端子、右声道端子或麦克风端子。
更进一步的,所述被插入端子槽中的端子弹片的电性连接部的所在位置与被插入的耳机插头的连接极的位置相对应。
在更进一步的细节结构中,所述电性连接部的所在位置决定端子弹片的总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防水音频连接器中端子弹片、绝缘本体和后盖的这种结构组合,只需将后开口与手机电路板连接处密封就可以防止水由前开口进入到手机内部,其中绝缘本体的后开口是唯一可能让水进入手机内部的入水口,因此在端子弹片被推插入绝缘本体后,再利用后盖封闭覆盖后开口就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更为方便;同时,在后盖与绝缘本体的后开口之间的缝隙以及后盖的避位结构与端子弹片的焊接部之间的缝隙均填满防水胶材,可以极大的提高防水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音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音频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音频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音频连接器,11~15—端子弹片,111—本体,112—焊接部,113—电性连接部,2—绝缘本体,21—中空管状体,22—前开口,23—后开口,24—端子槽,25—侧壁,3—后盖,31—避位结构,4—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音频连接器1包含端子弹片11~15、绝缘本体2、后盖3。如图2所示,端子弹片11~15未被插入绝缘本体2时,可观察到绝缘本体2是由多个侧壁25所构成的中空管状体21。中空管状体21包含有前开口22与后开口23。如图2所示,后盖3与绝缘本体2的后开口23通过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在后盖3上设有多个避位结构31。如图1所示,在后盖3塞入后开口23时,端子弹片11~15的焊接部112经由避位结构31穿越后盖而曝露在绝缘本体2的外部。然后,利用SMT(表面组装技术)制程,将防水音频连接器1安装至电子装置(如手机)的电路板上,使得焊接部112电性连接至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6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