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GM袋式隔板包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05554.0 | 申请日: | 201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农;彭斌;汪浩波;毕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8 | 分类号: | H01M2/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agm 隔板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蓄电池短路的吸附式超细玻璃棉(AGM)袋式隔板包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AGM铅酸蓄电池半成品生产工艺过程中,为了防止电池正负极板接触而导致电池内部短路,防止极板变形而导致活性物质的脱落、储备必要的电解液、提供氧气循环通道等,需要对正负极板进行包板加工,然后正负极板交错叠放形成极群。传统的包板方式,如定长隔板U型纵向(隔板长度方向平行于极耳方向)双层包正极板或者单层包正、负极板等。但传统的包板方式主要适用四周带有边框的极板。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中,为提倡环保和节约型生产方式,板栅制造技术不断突破而催生出一种新型的连续拉网板栅。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有效提升了拉网板栅的生产效率,且其较传统重力浇铸板栅减重15 %~20 %, 节铅效率高,电池成本显著降低,因此被许多生产汽车型蓄电池的企业所引进。
但是由于连续拉网板栅生产设备技术上的限制,导致拉网板栅左右两侧边没有侧边框。实验表明拉网板栅制作的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极板侧面铅膏脱落而导致短路的风险较大,若采用传统的AGM隔板U型包板结构,正负极板的侧边框均无隔板的包裹,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若侧面铅膏脱落会掉至极群底部,容易导致因极群底部正负极铅膏接触而造成的蓄电池短路,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AGM袋式隔板包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GM袋式隔板包板结构,包括正极板、AGM隔板和负极板,其中所述AGM隔板呈袋状,所述的正极板 或/和 负极板设于袋状的AGM隔板中。
所述的正极板置于所述的AGM袋式隔板的袋内,所述的负极板置于AGM袋式隔板的袋外,或所述的负极板置于所述的AGM袋式隔板的袋内,所述的正极板置于AGM袋式隔板的袋外。
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置于不同的AGM袋式隔板的袋中。
所述的AGM袋式隔板至少为一层AGM隔板对折而成。
所述的AGM袋式隔板两侧的开口使用耐酸薄膜材料封闭。
所述的耐酸薄膜材料为PP薄膜、玻纤布复合PTFE树脂的耐酸布。
所述的AGM袋式隔板两侧开口与包裹材料用耐酸缝纫线缝合或采用耐酸的胶水粘结。
所述的耐酸缝纫线为涤纶线、PE线。
本实用新型将AGM隔板制作成一端开口的袋式结构,并采用该AGM袋式隔板对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包板,有效降低了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极板掉膏导致正负极铅膏接触而造成电池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GM袋式隔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GM袋式隔板包板结构,包括正极板1、AGM隔板31和负极板2,其中AGM隔板呈袋状,正极板1 或/和 负极板2设于袋状的AGM隔板中。
如图2所示,用聚丙烯(PP)薄膜32或玻纤布复合PTFE树脂的耐酸布将对折好的双层AGM隔板31左右两侧的开口包裹,然后使用涤纶线33或PE线将该开口缝住,从而形成AGM袋式隔板。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负极板进行交错叠放组成极群时,负极板2装裹在AGM袋式隔板3之中,正负极板被分隔开来。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拉网极板左右两侧会出现铅膏脱落现象,由于负极板2装裹在AGM袋式隔板之中,其脱落的铅膏会落入其所在的AGM袋式隔板3中,不会接触正极铅膏,因此不会出现正负极板铅膏接触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蓄电池因极板左右两侧掉膏而导致短路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极群正负极板的配比片数是可变化的;AGM袋式隔板可以是装裹负极板、可以是装裹正极板、也可以是正负极板均用AGM袋式隔板装裹;且制作AGM袋式隔板的定长AGM隔板可以是采用单层的、双层的、或者多层的AGM隔板对折; AGM隔板两侧的开口可以使用其他耐酸薄膜材料包裹;同时对折后AGM隔板两侧的开口可以使用其他耐酸缝纫线进行缝制也可以采用耐酸的胶水进行粘结。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55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均衡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VPN中安全代理的Web服务映射方法及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