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船用柴油机连杆铣齿加工的辅助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5048.1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3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柴油机 连杆 加工 辅助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柴油机连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连杆铣齿加工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如今大部分机加工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自动线上是通过机床自带的切屑液循环系统以浇注切削液的湿式方式进行的。使用切屑液的主要目的是排泄、降低加工区(刀具和工件切削区)温度,改善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减少刀具磨损状态,从而提高刀具的耐用性。但是在车间现场由于连杆铣齿加工时主要使用的切削液是柴油,而柴油自身粘性太高,若使用机床自带的循环回路系统可能会堵塞管道,导致回路系统损坏。所以在现有的加工连杆铣齿加工时仅仅只是靠人工用刷子将柴油刷在铣齿刀上,如此达到冷却润滑表面的作用。现有的辅助方法加工连杆铣齿,存在以下缺点:
? 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使用寿命
铣齿刀加工连杆,刀具上的切削瘤粘在刀具上,会产生附加切削力,增加热量的形成,若仅仅只是靠人工手动刷油,不足以降低工件表面热量,而且不能及时清理掉粘着在零件表面和刀具表面的铁屑,从而可能导致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严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降低刀具使用寿命。
? 操作者费时费力
由于铣齿加工时需要不断的在加工表面添加柴油进行冷却润滑作用,加工一根连杆需要分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刀进行,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各需要25分钟,精加工由于转速慢、进给低则需要40分钟的加工时间。如此算来在一根连杆的加工过程内90分钟是需要操作者不断连续添加柴油进行辅助加工。而操作者一天可以加工6根连杆,那么在1天的加工过程中一共有540分钟是需要不断的用刷子将柴油刷在铣齿刀上进行冷却,重复作业费时费力。
? 加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现场加工时必须要连续不断添加柴油,特别是在晚班加工的时候操作者极容易产生疲惫困乏的情况,但却还要不断重复刷油作业,极有可能产生工伤事故,形成安全隐患。
? 加工现场脏、乱、差,不符合“5S”现场管理要求
在连杆铣齿的过程中,需要不停使用柴油进行冷却润滑作用,但是柴油却不断的滴漏在机床台面上,致使机床台面湿滑、杂乱,不能保持台面的清洁,不符合公司对车间现场整顿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连杆铣齿加工的辅助工具,通过外接切削液的循环使用,保证连杆铣齿加工时,切削液能够大面积、不间断的冲击在零件表面上,从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解决加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持加工现场的清洁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船用柴油机连杆铣齿加工的辅助工具,特点在于其构成包括:内置有切削液的切削液箱、电泵、节流阀、万向曲管、喷嘴、接盘和软管;
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电泵的一端浸入在切削液中,另一端经节流阀与万向曲管连接,该万向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嘴;
在该喷嘴下方摆放有铣齿刀,所述接盘放置在该铣齿刀的下方,使从铣齿刀上流下的切削液流入该接盘中;
在所述接盘和切削液箱的底部分别设有切削液输出口和,切削液输入口,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切削液输出口与接盘连接,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切削液输入口与切削液箱连接。
在所述的切削液箱内还设有过滤网。
所述的切削液优选为柴油。
切削液流过铣齿刀后汇集到接盘内,再从接盘流回到切削液箱中,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较传统工艺有以下的技术优点:
(1)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机床使用铣齿刀进行切削加工时,刀具与零件其实是一个挤压并摩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切削液的大面积、不间断冲击带走了切削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降低工件温度,减小工件的热变形,控制残余应力和微观裂纹的产生。并且冷却液起到了润滑作用,即减少了摩擦阻力,在刀具与工件之间形成了一种润滑膜,降低刀具的磨损速度,从而保证了加工面的光洁度。
(2) 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在连杆铣齿进行加工切削时,没有被铣齿刀甩出去的残屑滞留在铣齿刀的容屑槽里,这时只能靠冷却液的冲击来完成对残渣的及时清理,使用切削液循环系统,冷却液强劲冲击铣齿刀,保持铣齿刀具表面的光洁度,保证连杆铣齿表面光洁度。
(3) 防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沪东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5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管弯折成型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连杆自动上下料专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