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二维图像中几何特征测量的标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04430.0 | 申请日: | 201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梅冰松;张雷;刘汉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软鸿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10 | 分类号: | G01B3/10;G0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闫强 |
地址: | 101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维 图像 几何 特征 测量 标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摄影图像中的物体、场景进行实际尺寸等几何特征进行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标尺。
背景技术
在很多室外场景,当需要对具体的实物的尺寸及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时,常常由于持续时间长,效率比较低。特别是对保持场景状态有比较严格要求的场景,例如交通事故等事故现场,由于长时间测量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实际需要测量的场景常常被破坏,导致对事故的认定丧失了认定基础。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利用现场图像照片进行实际情况几何特征测量的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现场设定若干标尺,标尺的几何数据是已知的。通过成像手段将包括所述标尺在内的现场生成图像。将所述标尺作为连接实际现场坐标系与生成的图像的坐标系之间的桥梁,在实际现场坐标系与生成的图像的坐标系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通过对图像中的现场进行测量就可以得到真实的现场数据。由于成像速度快,效率高,可以节省现场处理的时间,同时也最大可能的保留了现场的真实状态。
在上述图像测量的过程中,标尺是至关重要的测量工具,一般至少需要包括两条成固定角度(如90度)的直线段。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两根方管作为两条直线段,在现场将两条方管呈垂直状态摆放。这一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需要现场摆放角度,容易导致摆放的角度精度低,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用于图像中场景的几何特征测量的标尺存在的精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二维图像中几何特征测量的标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二维图像中几何特征测量的标尺,包括中心连接件,及与所述中心连接件连接的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由所述中心连接件向外呈平面辐射状分布;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分别与所述相邻的支撑杆连接;所述测量尺上设置有作为测量基准的直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中心连接件之间为铰接,所述测量尺为可折叠测量尺。
优选的,所述测量尺为柔性测量尺,且所述测量尺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在所述测量尺上设置的所述直线是由两条不同颜色的色带边界形成。
优选的,所述测量尺的材质为硅胶。
优选的,在所述中心连接件或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测量尺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中心连接件连接处设置有锁合结构,所述锁合结构固定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中心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合结构包括: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中心连接件之间设置的相配合的凸凹结构,及所述凸凹结构配合入位后固定所述凸凹结构的止动件。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杆和/或中心连接件与外界平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标尺中心连接件与支撑杆连接,相邻的支撑杆之间连接有测量尺(作为测量用的所述直线段),把测量所需要的至少两根测量尺以一体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不需要现场摆放测量尺之间的角度。测量尺之间的角度的精度由标尺的加工精度决定,而不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因此精度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尺的展开视图。
图2为图1的中心连接件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1、支撑杆;12、测量尺;13、中心连接件;14、挂钩;21、凸起;31、提手;41、旋转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标尺的一个实例。本实用新型的标尺用于对二维图像中物体、场景的几何特征进行测量。通过对图像进行测量达到在现场实际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在世界坐标系(即现场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之间建立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标尺在对现场成像 时被放置在现场,在图像中体现。由于标尺的几何数据是已知的,因此,标尺作为桥梁建立了世界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本实用新型标尺典型应用的场景是在交通事故处理现场。在交通事故处理现场,需要快速对现场成像,然后在对图像进行测量,以得到准确的事故数据,如车轮的位置等数据。在交通现场采用这样的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效率,成像后就可以快速恢复交通,避免二次拥堵;另一方面快速成像相当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固化了现场的要素,避免长时间实地测量会由于许多偶然因素破坏了现场,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软鸿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软鸿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04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