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深厚层湿陷性黄土的地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6935.7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彭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50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深厚 层湿陷性 黄土 地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新的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手段。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湿陷等级和土层厚度不一,而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甲类建筑时需采用桩基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或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基础底面以下的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在深厚层湿陷性黄土进行甲类建筑的基础设计时若采用桩基费用较高,采用强夯或换填垫层等地基处理方法对深厚层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时因湿陷性黄土层较厚,很难全部消除土层的湿陷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新的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能在有效防止深层湿陷性黄土发生湿陷,并显著提高土体承载能力,节约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深厚层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它包括在强夯后的处理区域上铺设二八灰土垫层,在二八灰土垫层上铺设盲沟,在所述的盲沟内铺设集水管,集水管上开有圆孔,且集水管与汇水管相通。
在盲沟的沟底设置砂石垫层,且砂石垫层的每边均宽于盲沟。
在盲沟的沟底及侧壁铺设土工布,在集水管与土工布之间铺设卵石反滤层,在土工布外侧铺设中砂反滤层。
沿所述的集水管轴向每间隔40m设置一个检查井。
所述盲沟内的集水管采用PVC管,且沿集水管纵向间隔150mm在集水管上打12个沿管周均匀分布的圆孔,圆孔孔径12mm隔行交错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先对上层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开挖,之后在基坑内进行强夯,强夯完成后在强夯面上做3m厚的二八灰土垫层,最后在垫层上设置盲沟。强夯后的土体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而二八灰土垫层能起到短期隔水层的作用,设置在点垫层上的盲沟能把垫层上渗入的地表水及时排走,防止水渗入下部土体内造成湿陷保证结构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盲沟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处理深厚层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在整片处理区域9上进行开挖后强夯,并在强夯面上铺3m后的二八灰土垫层,沿处理区域周边布置盲沟1,并按图1中箭头指示方向进行找坡,为自然排水通畅提供保障。在盲沟1内铺设集水管2,集水管2上开有圆孔,且集水管2与汇水管4相通。
盲沟1的具体做法如下:
(1)盲沟1内的集水管2采用PVC管,集水管2的管径根据降水量进行选择,且沿管纵向间隔150mm在管子上打12个沿管周均匀分布的圆孔,圆孔孔径12mm隔行交错布置。
(2)在沟1底设置100mm厚的砂石垫层8,砂石垫层8的每边宽出盲沟100mm。
(3)在盲沟1的沟底及侧壁铺设土工布6,以分割卵石反滤层5和中砂反滤层7,土工布6在盲沟上口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并顺地下水流方向搭接。
(4)在铺好土工布6的盲沟内,即土工布6与集水管2之间设置卵石反滤层5,卵石反滤层选用5~10mm的洗净卵石,在铺设卵石反滤层时集水管2底部的卵石层部分应按集水管2的坡度进行找坡,严防倒流。
(5)盲沟1的侧面及顶面设置不小于200mm厚的中砂反滤层7。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卵石反滤层5和中砂反滤层7可在降水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杂物进入或堵塞集水管。
由于盲沟1的存在及构造的合理性,使得二八灰土垫层上渗入的地表水够通过反滤层的过滤顺利地进入集水管2内。沿集水管2轴向每间隔40m左右可以设置一个检查井3,以沉淀排水过程中水中的泥沙,保证集水管的通畅。通过检查井3的沉淀并沿排水坡度进入汇水管4内,最终倒入排水管网内,实现了排水的功能,防止水进入下层土体产生湿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未经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6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自清洁式地下污水提升排放设备
- 下一篇:水冷筒式柴油打桩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