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6592.4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林;肖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6 | 分类号: | 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捏锅油温 智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炭素混捏工序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捏锅是由一对相互配合和旋转的叶片(通常呈Z形)所产生强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状态的炭素和沥青等物料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设备,主要用于以电极糊、阳极糊、石墨化电极等炭素制品。混捏锅通过混捏锅内导热油管将热量传递给原料,从而提高混捏温度。但往往热油锅炉到混捏锅的距离较远,整个系统中的热油较多,总体热量较大,特别是当加入沥青和干料一起混合时,由于沥青粘附在干料上会放出大量的吸附热,且混捏时铰刀对料做工会产生摩擦热,所以通过降低热油锅炉的温度来降低混捏锅内的料温,往往是缓慢和滞后的,致使料温控制效果很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以期望快速冷却混捏锅料温,解决料温控制缓慢和滞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导热油进口管、导热油进口电磁阀、导热油出口管、导热油出口电磁阀,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油泵、冷却水进口管、热交换器、冷却水出口管,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导热油进口管连通,油泵 通过管道与所述导热油进口管连通,油泵与热交换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进口管和冷却水出口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冷却回路电磁阀、冷却水管电磁阀,冷却回路电磁阀安装在所述油泵与所述导热油进口管连通的管道上,冷却水管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冷却水出口管的管道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所述单片机控制系统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热油进口管和所述导热油出口管分别连接于混捏锅上。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导热油出口管上并靠近混捏锅。
优选地,所述导热油进口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导热油进口管上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与导热油进口管连通的管道上方。
优选地,所述导热油出口电磁阀安装在导热油出口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解决了料温过高时不易降下来的弊端,是料温控制在一个精确的范围内,从而满足工艺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捏锅油温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炭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6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的皂化反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调和罐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