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UV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4230.1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睿玖哲;陈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02 | 分类号: | H05B41/02;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uv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V电源,特别是一种具有特殊变压器连接方式的智能UV电源。
背景技术
UV电源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喷涂行业等领域,主要是用来点亮UV灯管,启动固化设备。UV灯管在点亮时需要获得瞬间高压,因此对于用来点亮UV灯管的UV电源具有特定要求。传统的UV电源,一般采用变压器、电容及外接高压触发器来实现。而为了获得更高的电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线圈匝数比一般比较大,造成变压器部分所占体积大,增大了整体UV电源的体积,不方便搬动、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UV电源,解决现有UV电源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UV电源,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控制板、电源板、散热器和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含两组绕组,每组绕组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串接缠绕磁芯形成;所述绕组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串接处为变压器的输入端;两组绕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作为变压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载流能力大于第二线圈的载流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圈为漆包铜片缠绕磁芯形成,所述第二线圈为漆包线缠绕磁芯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与电源板平行设置,所述散热器则安装于所述电源板下面。
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板的输出端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将变压器的每组绕组设置为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串接缠绕磁芯形成,绕组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串接处为变压器的输入端;两组绕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作为变压器的输出端;使得第一线圈作为初级线圈,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共同作为次级线圈,有效避免了因独立设置次级线圈而导致体积大、用料多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UV电源,包括壳体(未示出)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控制板1、电源板2、散热器3和变压器4,所述变压器4包含两组绕组41和42,每组绕组均由第一线圈411、421和第二线圈412、422串接缠绕磁芯413、423形成;绕组41的第一线圈411和第二线圈412的串接处414、绕组42的第一线圈421和第二线圈422的串接处424分别作为变压器4的两个输入端;绕组41第一线圈411的另一端415与绕组42第一线圈421的另一端425相互连接,第二线圈412、422的另一端416、426则作为变压器4的两个输出端。
所述第一线圈411、421的载流能力大于第二线圈412、422的载流能力。第一线圈411、421为漆包铜片缠绕磁芯413、423形成,所述第二线圈412、422为漆包线缠绕磁芯413、423形成。由于第一线圈411、421需要承载初级电流和次级电流,因此其载流能力要比第二线圈412、422大。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改变了传统变压器为获得一定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比,与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的线圈匝数比一致的情况,而将初级绕组的线圈匝数合入次级绕组的线圈匝数,使得次级绕组的线圈匝数只需在初级绕组的线圈匝数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线圈匝数即可,减少了次级绕组需设置的线圈匝数,减小次级绕组的体积,从而减小变压器的体积,节约成本。
所述控制板1与电源板2平行设置,所述散热器3则安装于所述电源板2下面。所述散热器3由散热鳍片和安装于散热鳍片表面的风扇组成,用于排走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避免智能UV电源因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
所述变压器4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板2的输出端口,用于接收经电源板2处理后的电流,然后经变压器变压后形成瞬间高压,由变压器4的输出端输出点亮UV灯管。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智能UV电源,通过将变压器的每组绕组设置为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串接缠绕磁芯形成,绕组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串接处为变压器的输入端;两组绕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作为变压器的输出端;使得第一线圈作为初级线圈,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共同作为次级线圈,有效避免了因独立设置次级线圈而导致体积大、用料多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能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4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杆位姿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刮PET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