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炭黑合成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2079.8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1B3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65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黑 合成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成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白炭黑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白炭黑又称水合沉淀二氧化硅,为白色无定形微细粉末,主要用于橡胶的增强剂,是一种重要的硅系无机功能性粉体材料。国内大部分采用传统沉淀法制备,是以硅酸钠溶液和硫酸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调节pH值,得到二氧化硅沉淀,而后从反应器的浆料经压滤机过滤洗涤,除去硫酸钠和杂质等,然后得到的滤饼经高速搅拌液化成糊状浆料,最后喷雾干燥,得到二氧化硅产品。
现有二氧化硅的制作工艺采用从釜体上方同时注入一定浓度的硫酸和硅酸钠,在一定温度下调节pH值,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沉淀,此过程中同时注入的两种溶液容易造成反应浓度不均,影响产品质量。一般生产白炭黑时的温度都在80℃左右,硫酸从釜体上方注入时,容易形成酸雾,腐蚀釜体的上部设备,甚至灼伤操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人生及财产损失。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白炭黑反应釜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炭黑合成反应釜,能使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的酸碱浓度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白炭黑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减速机和搅拌结构;所述反应釜侧壁上设有硅酸钠进料口和硫酸进料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减速机位于反应釜顶部,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搅拌轴、第一层搅拌叶、第二层搅拌叶及连接柱,所述搅拌轴位于反应釜内部,且搅拌轴的一端伸出反应釜并与减速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搅拌及第二层搅拌叶均位于反应釜内部,且上下平行地固定于搅拌轴上;第一层叶与第二层搅拌叶的两端部均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呈扁状,且其两端均设有螺孔,所述第一层搅拌叶与第二层搅拌叶均相应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搅拌叶层及第二层搅拌叶分别与连接柱螺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硅酸钠进料口和硫酸进料口均设有导管,且导管的出口处均设有喷头。
优选的,设置于反应釜侧壁上的所述硫酸进料口位于靠近反应釜的底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还设有窗口,所述反应釜的侧壁沿釜底到釜顶的方向上设有透光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炭黑合成反应釜,采用第一层搅拌叶、第二层搅拌叶及连接第一层搅拌叶及第二层搅拌叶的连接柱,此种结构能够较佳地解决硫酸及硅酸钠溶液混合的均匀性问题,工作时,减速器带动搅拌轴旋转,固定于搅拌轴的第一层搅拌叶及第二层搅拌叶也随着搅拌轴旋转,使第一层搅拌叶及第二层搅拌叶附近的溶液融合并反应;固定连接第一层搅拌叶及第二层搅拌叶的连接柱也旋转,并带动连接柱附近的溶液运动并反应,因此,实用新型能够使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的酸碱浓度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白炭黑合成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反应釜,2-减速机,3-搅拌结构,4-导管,5-喷头,11-硅酸钠进料口,12-硫酸进料口,13-窗口,14-透光槽,15-出料口,31-搅拌轴,32-第一层搅拌叶,33-第二层搅拌叶,34-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白炭黑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减速机2和搅拌结构3;所述反应釜1侧壁上设有硅酸钠进料口11和硫酸进料口12,所述反应釜1底部设有出料口15;所述减速机2位于反应釜1顶部,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搅拌轴31、第一层搅拌叶32、第二层搅拌叶33及连接柱34,所述搅拌轴31位于反应釜1内部,且搅拌轴31的一端伸出反应釜1并与减速机2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搅拌及第二层搅拌叶33均位于反应釜1内部,且上下平行地固定于搅拌轴31上;第一层搅拌叶32与第二层搅拌叶33的两端部均通过连接柱34固定连接。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搅拌结构3中的连接柱34呈扁状,且其两端均设有螺孔,所述第一层搅拌叶32与第二层搅拌叶33均相应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层搅拌叶32及第二层搅拌叶33分别与连接柱34螺接固定。连接柱34旋转时,这种扁状结构能带动更多的溶液运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溶液融合的均匀性,便于反应。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反应釜1中的硅酸钠进料口11和硫酸进料口12均设有导管4,且导管4的出口处均设有喷头5。导管4,便于硅酸钠溶液及硫酸的导入,喷头5有利于溶液的扩散,便于两种溶液的充分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2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