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0846.1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季春霖;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实用新型以来一直以抛物面形态出现。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人们对无线通讯的覆盖面的要求越来越广,无线城市的概念也随着出现。然而无线通讯需要大量的天线,各类抛物面天线或设置于楼顶或设置于路边。
抛物面天线的形状被其物理特性所限定,必须为抛物面形状,人们对抛物面天线存在抵制心理。现有技术中,为兼顾美化以及无线通信覆盖面的效果,通常是在天线外面罩设美化天线罩,通过将美化天线罩设计成各类常见的外形,例如空调、烟囱、树等,以隐蔽天线。
在现有的抛物面天线上增设美化天线罩以达到隐藏天线的效果无疑会增大天线布置时的成本,同时天线罩仍以一个独立的物体出现,与四周的环境存在差异,不能达到真正地隐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隐藏和美化效果较好的平板天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平板天线,其包括平板天线本体、设置于平板天线本体表面的薄膜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表面的图案层。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与所述平板天线应用时的背景图案一致。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油画或山水画。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贴画。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纯色图案或文字。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迷彩图案。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各国国旗图案。
进一步,所述图案层图案为产品广告。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酯、特氟龙或有机硅。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材料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或酚醛。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材料为墙纸或PE发泡珍珠纸。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厚度小于5毫米。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厚度为0.01-4毫米。
进一步,所述非金属薄膜厚度为0.01-1毫米。
进一步,所述平板天线本体包括用于对入射电磁波进行波束调制的功能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功能板一侧的用于反射电磁波的反射层;所述功能板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移相功能的功能板单元。
进一步,所述功能板单元包括基板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单元一侧的至少一个对入射电磁波产生电磁响应的人造结构单元,相邻两个功能板单元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七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相邻两个功能板单元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所述人造结构单元为导电材料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反射层贴附于所述功能板一侧表面。
进一步,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功能板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反射层为金属网格反射层。
进一步,所述金属网格反射层由多片相互间隔的金属片构成,单个金属片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单个金属片的形状为正方形。
进一步,所述多片金属片相互之间的间隔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二十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金属网格反射层为由多条金属线纵横交错构成的具有多网孔的网状结构,单个网孔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单个网孔的形状为正方形。
进一步,所述单个网孔的边长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多条金属线的线宽大于或等于0.01mm。
进一步,所述基板单元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基板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
进一步,所述相邻功能板单元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八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相邻功能板单元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的十分之一。
进一步,还包括馈源、一端与平板天线固定连接的平板支杆、与所述馈源连接并活动连接在所述平板支杆另一端上的馈源卡件、将所述平板支杆固定到墙壁上的紧固件。
进一步,所述平板支杆与所述馈源卡件相连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馈源卡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滑移槽相交的调节槽,至少一个调节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调节槽和滑移槽从而将所述馈源卡件和平板支杆的相对位置锁紧定位。
进一步,所述馈源卡件为U形弹簧片,所述馈源插入所述U形弹簧片的弧形区域,一紧定螺钉穿过所述U形弹簧片的两个延伸臂并挤压二者将所述馈源压紧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0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