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自动截止滴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9028.X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盛楠;李真;朱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昊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静脉 输液 自动 截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自动截止滴斗,特别是一种利用重力、浮力和负压原理,在输液器滴斗内药液快要输完时,防止药液面过度下降和反流回血现象发生的自动截止滴斗。
背景技术
目前静脉输液护理中使用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不具备自动截止功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反流回血现象的发生,给输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此在该领域出现了许多改进方案和设计发明,用以解决静脉输液中所存在反流回血问题;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重力截止法,主要采用在输液器滴斗内加装浮球、浮针、锥形塞、膜片、拍门等;这类方法利用了静脉输液中的重力原理实现截止,但是在推广中存在截止效果欠佳、技术不够成熟、可制造性差、功能单一等原因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另一类是利用外力辅助来实现输液器的自动截止,其主要采用电子检测法、重量法、磁力法、体积法等,这类方法虽然技术较为先进,截止效果较为准确可靠,在截止的同时,还实现了告警功能;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究其原因,这类方法操作不够简便,使用不方便,利用外力辅助解决问题,不符合节能原理,同时也增加了外力利用的技术问题,因此设计和研制新的,利用输液器自身的输液原理,既节能环保,又能自动截止,防止输液中药液面过度下降及反流回血现象发生的新型自动截止滴斗,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自动截止滴斗1,特别是一种利用重力和浮力原理,在静脉输液器滴斗内药液快要输完时,防止药液面过度下降和反流回血现象发生的自动截止滴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静脉输液器自动截止滴斗1,其由滴斗上段1-1、滴斗下段1-2装配而成;滴斗上段1-1的上端头的进液管安装孔1-1-1内,安装有进液管1-1-2;进液管的上端头与上输液管2的滴斗连接管头2-1连接;滴斗下段1-2的滴斗出液管头1-2-8与下输液管4的滴斗连接头4-1连接;滴斗上段1-1的下段滴斗连接口1-1-5,与滴斗下段1-2的上段滴斗连接口1-2-1衔接;滴斗下段1-2内的浮子限位镂空罩管1-2-3内,装有密封浮子1-2-6,构成自动截止滴斗1,滴斗下段1-2的滴斗出液管头1-2-8也可与三通负压传导装置3的相连接,传导输液管内压力变化。
所述的自动截止滴斗1,其滴斗上段1-1较长,约占滴斗总长度三分之二,由进液管安装孔1-1-1,进液管1-1-2,透明观察管1-1-3,药液面刻度线1-1-4,下段滴斗连接口1-1-5构成;进液管1-1-2的上管头与上输液管2的滴斗连接管头2-1连接;上输液管2通过进液管1-1-2与滴斗内腔连通;进液管1-1-2的下管头延伸至滴斗上段1-1内一定长度,成为进液管点滴头;滴斗上段1-1的桶状管身为透明观察管1-1-3,观察管的中间部位设计有药液面刻度线1-1-4;滴斗上段1-1的下端头为下段滴斗连接口1-1-5。
所述的自动截止滴斗1,其滴斗下段1-2较短,由上段滴斗连接口1-2-1、连接限位槽1-2-2、浮子限位镂空罩管1-2-3、浮子限位罩管口1-2-4、浮子限位缘1-2-5、密封浮子1-2-6、滴斗密封出液管口 1-2-7、滴斗出液管头1-2-8构成;上段滴斗连接口1-2-1与滴斗上段1-1的滴斗下段连接口1-1-4衔接,滴斗上段1-1的下段滴斗连接口1-1-5嵌入滴斗下段1-2的连接限位槽1-2-2内;浮子限位镂空罩管1-2-3为扇条镂空管,其与滴斗下段1-2的底部为一体注塑件,浮子限位镂空罩管1-2-3的上口为浮子限位罩口1-2-4;浮子限位罩口1-2-4为可膨胀收缩扇条状,罩口有限位缘1-2-5;滴斗密封出液管口1-2-7位于滴斗下段1-2的底部中心,管口略微凸起;滴斗出液管头1-2-8伸出滴斗下段1-2的下端头之外,与下输液管4的进液管口4-1连接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昊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昊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9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显示屏边框铝型材挤压模具
- 下一篇:新型冷床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