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介质中电偶腐蚀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7481.7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楠;郑敏聪;李建华;聂新辉;陈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介质 中电偶 腐蚀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用于研究土壤介质中任意两种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电偶腐蚀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网是埋入在变电站土壤中,具有防雷和接地泄流作用的重要装置,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通常选择耐蚀性较好的金属或者合金材料。但是如果所选择的金属材料与变电站其他金属设备之间存在电位差异,那么随着腐蚀性介质如空气、湿份等的介入,在接地网与变电站其他金属设备接触的地方很容易发生接触性腐蚀即电偶腐蚀。电偶腐蚀会加速阳极材料(接触的两种金属材料中电位较低的金属材料)的损耗,给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因此,研究土壤环境中不同金属的电偶腐蚀,对于防止材料损耗,优化材料选型以及变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实验室环境下,电偶腐蚀试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导线与试片焊接,再用环氧树脂将焊接处密封固定,通过导线悬挂来控制试样的垂直相对位置和间距。此办法在采用失重计算腐蚀速率时候,环氧树脂难以去除,影响计算结果,而且试样之间的垂直相对位置和间距仅仅通过单根导线难以实现精准控制,增加了试验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精确控制试样之间的垂直相对位置、简便快速地按照试验要求调整试样间距的土壤介质中电偶腐蚀试验装置,以便准确获得电偶腐蚀试验结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土壤介质中电偶腐蚀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是设置:
一呈矩形的敞口箱,在所述敞口箱的面板与背板之间呈水平固定设置各根支撑杆,包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左侧杆、中间杆和右侧杆;与所述左侧杆和中间杆呈倒“品”型布置的左下杆;与所述右侧杆和中间杆呈倒“品”型布置的右下杆;所述左侧杆、右侧杆、左下杆以及右下杆沿杆长方向为凹型通槽;其中左侧杆的凹型通槽槽口向右,右侧杆的凹型通槽槽口向左;左下杆和右下杆的凹型通槽槽口向上;所述中间杆的横断面为“工”型,其沿杆长方向为背靠背的左右两只凹型通槽;
在所述各根支撑杆的凹型通槽中分别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在沿凹型通槽的长度方向上带有刻度标记,并按刻度值平行设置各插槽;
以左侧杆、中间杆和左下杆为一单元,呈直立的试片插入在左侧杆、中间杆和左下杆中插板上对应刻度值上的插槽中;
以右侧杆、中间杆和右下杆为一单元,呈直立的试片插入在右侧杆、中间杆和右下杆中插板上对应刻度值上的插槽中。
本实用新型土壤介质中电偶腐蚀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左侧杆、右侧杆、左下杆和右下杆上,位于凹型通槽的槽底部设置紧固螺栓,以所述紧固螺栓固定插板在凹型通槽中的位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倒“品”型布置各支撑杆,并利用带有刻度的插板的有效定位,可以方便地调节和准确读取试片间距,还可以精确地控制试片的位置,保证试片平面的垂直相对。
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试验前不需要复杂的试片封装以及导线固定等过程,只需要将打磨好的试片插入插槽即可;试验结束后直接从插槽中拔出试片,进行简单表面处理即可计算失重腐蚀速率,试验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3、本实用新型试验环境多样化,不局限于土壤介质,可以根据试验要求在装置容器内填充其他介质来实现不同环境下的电偶腐蚀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1左侧杆;12中间杆;13右侧杆;14左下杆;15右下杆;3紧固螺栓;4插板;41插槽;5敞口箱;51面板;52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土壤介质中电偶腐蚀试验装置的结构设置为:
一呈矩形的敞口箱5,在敞口箱5的面板51与背板52之间呈水平固定设置各根支撑杆,包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左侧杆11、中间杆12和右侧杆13;与左侧杆11和中间杆12呈倒“品”型布置的左下杆14;与右侧杆13和中间杆12呈倒“品”型布置的右下杆15。
如图1所示,左侧杆11、右侧杆13、左下杆14以及右下杆15在沿杆长方向为凹型通槽;其中左侧杆11的凹型通槽槽口向右,右侧杆13的凹型通槽槽口向左;左下杆14和右下杆15的凹型通槽槽口向上;中间杆12的横断面为“工”型,其沿杆长方向为背靠背的左右两只凹型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7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模具顶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对纳米图形进行紫外清洗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