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救生索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643.5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袁维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维益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施,尤其是一种消防救生索。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目前的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只有安全出口,灭火器、报警器等。近几年在商场、宾馆、旅店、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经常发生火灾,被烟火熏死、烧死、烧伤、跳楼受伤的人员不少。一旦发生火灾时,上层被困人员极少能逃离现场,大多数人都是等消防人员营救,没有其它安全可靠的设施可以逃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的消防救生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消防救生索,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箱、铁环、链条、挡片和螺栓;所述挡片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铁环上,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挡片上以松紧挡片;所述保护箱的端口设置箱盖,保护箱的底板设置固定耳;所述铁环设置在所述链条上,链条一端的固定板用螺钉拧紧在保护箱内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护箱的上部设有手环,保护箱与箱盖用插销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的链条上的两个铁环之间的距离约50厘米,铁环的直径2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用水管代替。
进一步的,所述的铁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用螺栓与水管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可用于商场、宾馆、旅店、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消防安全设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链条部件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管部件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铁环部件主视图。
图中:
1、箱盖 2、插销
3、手环 4、保护箱
5、底板 6、固定耳
7、固定板 8、链条
9、铁环 10、水管
11、螺钉 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防救生索,包括保护箱4、铁环9、链条8、挡片和螺栓(图中未视出),所述挡片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铁环上,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挡片上以松紧挡片,通过挡片和螺栓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保险牢固;所述保护箱4的端口设置箱盖1,保护箱4的底板5设置固定耳6;所述铁环9设置在所述链条8上,链条8一端的固定板7用螺钉11拧紧在保护箱4内的底板5上。
其中,保护箱4的上部设有手环3,保护箱4与箱盖1用插销锁紧,链条8上的两个铁环9之间的距离约50厘米,铁环9的直径20厘米,在铁环9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用螺栓与水管固定。
实施例2
参照图4、图5所示,保护箱4的结构与实施例1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所述的链条8用水管10代替;所述的铁环9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用螺栓11与水管10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维益,未经袁维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