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斜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767.X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5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顶结构,尤其是一种模具斜顶结构。
背景技术
在较大的塑料零件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模具斜顶结构,例如塑料产品背面沿长度方向分布有斜顶卡子,且斜顶抽芯方向与零件长度方向垂直,由于塑料在成型中的收缩特性,压制过程中零件顶出一段距离后产生收缩,而此时斜顶还没有完全从所成型筋位的内扣中抽出,所以很容易造成零件的卡筋被斜顶拉伤甚至拉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零件的卡筋被拉伤的模具斜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模具斜顶结构,包括动模板、顶板结构、动模固定板以及斜顶杆,所述顶板结构通过导柱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并可沿导柱运动,所述斜顶杆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上并穿过所述动模板,还包括斜顶挡块,所述斜顶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上并穿过所述顶板结构,以斜顶杆处产品收缩方向为参考,定义产品收缩方向为左,相反的方向为右,所述斜顶杆顶部的左边部位为内凹弧面,所述斜顶挡块贴合在所述斜顶杆底部左边,所述斜顶杆活动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中由所述斜顶挡块限定位置,所述斜顶挡块的顶部的右边部位为挡块内凹弧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挡块内凹弧面与所述内凹弧面的截面弧线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凹弧面和挡块内凹弧面均为圆弧面状。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斜顶护套,所述斜顶护套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板上,所述斜顶杆经斜顶护套穿过所述动模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斜顶杆包括顶杆主体和斜顶滑座,所述斜顶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杆主体的底部从而形成所述斜顶杆的底部,所述斜顶滑座活动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中。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弹性滑动块,所述弹性滑动块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中并位于所述斜顶滑座的右边,所述弹性滑动块向左作用所述斜顶滑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斜顶杆顶部的左边部位为内凹弧面,因此当斜顶杆顶出一段距离后,内凹弧面的小径处与动模仁配合,从而使得斜顶杆与动模仁的配合变成了松配合,同时,斜顶挡块的顶部的右边部位也为挡块内凹弧面,斜顶杆就可以向产品收缩方向运动,使得斜顶还从塑料零件筋位的内扣中抽出。这样就避免了零件的卡筋被斜顶拉伤甚至拉裂。内凹弧面和挡块内凹弧面最好均设置为圆弧面状,这样加工较为容易。整个斜顶杆在顶出时的左移动最好通过弹性滑动块进行驱动,这样可以主动移动,更好的从塑料零件筋位的内扣中抽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合模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开模时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动模板1、顶板结构2、动模固定板3、斜顶杆4、斜顶挡块5、内凹弧面6、挡块内凹弧面7、斜顶护套8、斜顶滑座9、顶杆主体10、弹性滑动块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动模板1、顶板结构2、动模固定板3以及斜顶杆4,所述顶板结构2通过导柱设置在所述动模板1和动模固定板3之间并可沿导柱运动,所述斜顶杆4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2上并穿过所述动模板1,还包括斜顶挡块5,所述斜顶挡块5固定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3上并穿过所述顶板结构2,以斜顶杆4处产品收缩方向为参考,定义产品收缩方向为左,相反的方向为右,所述斜顶杆4顶部的左边部位为内凹弧面6,所述斜顶挡块5贴合在所述斜顶杆4底部左边,所述斜顶杆4活动设置在所述顶板结构2中由所述斜顶挡块5限定位置,所述斜顶挡块5的顶部的右边部位为挡块内凹弧面7。在合模状态时参见图1,斜顶杆4受到动模仁和斜顶挡块5的限位。在塑料零件成型完毕后,顶板结构2向动模板1方向运动,带动斜顶杆4向上运动,在运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斜顶杆4的内凹弧面6的小径与动模模仁配合,斜顶杆4的底部与挡块内凹弧面7小径配合,此时,斜顶杆4在左面就失去了斜顶挡块5和动模模仁的限位,因此斜顶杆4就可以向收缩方向运动,这种情况下,斜顶杆4的向左运动就从所成型零件筋位的内扣中抽出,从而避免了拉伤和拉坏成型零件。同时,在合模时,由于挡块内凹弧面7和内凹弧面6均为弧面,斜顶杆4能在弧面的引导下回归原位。内凹弧面6和挡块内凹弧面7的弧面形状和内凹长度需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即所需抽出的距离所定。所述挡块内凹弧面7与所述内凹弧面6的截面弧线形状最好相同,这样挡块内凹弧面7与内凹弧面6可以保持斜顶杆4的顶部和底部的左移距离在同一时间内都是相同的。所述内凹弧面6和挡块内凹弧面7最好均为圆弧面状,圆弧面容易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7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