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3056.0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1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邱世峰;简松豪;李振稼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国兴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3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加工刀具,特别是一种刀刃部及刀柄部为挤压接合的加工刀具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加工刀具是由高硬度的碳化钨材质所制成,其在实施钻孔、研磨作业后将造成刀刃部位的磨损,一般而言,铣刀或钻头的刀刃部位经磨损后就成为报废品。由于碳化钨材料成本昂贵,不符经济效益,故目前产业使用一种接合式的加工刀具,其是将报废的加工刀具再回收使用,利用加工刀具后端刀柄部的碳化钨棒材还具备利用价值的使用特性,将此部位再研磨加工成铣刀的刀刃部,再利用加工后碳化钨材质的刀刃部后端柄部可焊接套接于一成本较低的钢棒材前端的套接凹槽中,以形成一可供工具机夹爪夹持的刀柄部,进而重复利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图1所示为传统一种接合式可重复利用加工刀具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刀刃部1后端的固定部1a是以挤压方式与刀柄部2的凹槽2a相互接合,然而由于加工刀具的制作及公差因素,当固定部1a推入挤压至凹槽2a时,凹槽2a的内壁与刀刃部1的后端相互摩擦而产生若干金属屑留置于凹槽2a的底部,致使固定部1a无法完全套接插入至凹槽2a中,而影响制作优良率。
另一方面,接合式利用的加工刀具在切削实施应用上,需承受纵向钻切力及横向位移切削力,如图1所示,刀柄部的套接处2b直接采用一呈锥型构造设计,故加工刀具在切削时,其刀柄部的套接处2b将承受纵向钻凿应力及横向切削力,因刀柄部的套接处2b具有锥形角结构,其具有较大的几何变化,导致切削作业时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易使刀柄部2夹持刀刃部1的松动,严重时甚至使刀刃部1与刀柄部2崩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刀具,具有强化整体切削性能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工刀具,包含一刀柄部以及一刀刃部,刀柄部的前端面设置一凹槽,且凹槽具有一第一深度。刀刃部包含一切削刃部及一固定部,固定部延设于切削刃部的一端,固定部插设于凹槽中,固定部插设于凹槽中的深度为一第二深度,其中第二深度与第一深度的比值介于0.75~0.95之间。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刀柄部的前段形成一朝该前端面缩径的锥形颈部,且该锥形颈部前端与该固定部相接的外表面呈圆弧状。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固定部呈圆杆状。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固定部的直径大于该切削刃部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凹槽的孔径尺寸小于或等于该固定部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凹槽的孔径尺寸小于该固定部的直径0~20μm。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固定部的自由端边缘呈圆弧形状或导角形状。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刀刃部由碳化钨制成。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刀柄部由不锈钢制成。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固定部挤压插设于该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加工刀具,其中,该切削刃部的外表面包覆一覆膜层,其材质为金属化合物、碳化合物或由以上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该金属化合物的材质可为氮化钛(TiN)或氮化铝钛(TiAlN),该碳化合物的材质为钻石镀膜(Diamond Coating)或类钻石镀膜(Diamond like Coating)。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工刀具,包含一刀柄部以及一刀刃部。其中,刀柄部的一前段形成一朝前端面缩径的锥形颈部,且锥形颈部前端与固定部相接的外表面呈圆弧状。其中刀刃部的固定部为圆杆状,固定部的自由端边缘加工为圆弧形状或直线导角形状,刀柄部的凹槽为圆柱形,其直径小于固定部的直径0~20μm,当固定部插入刀柄部时,利用固定部呈圆弧形状或直线导角形状的自由端边缘,用以辅助对准刀柄部的凹槽的中心,再利用挤压装置直接将固定部挤压推入凹槽中,使刀柄部与刀刃部紧密嵌合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一种接合式可重复利用加工刀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工刀具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工刀具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刀刃部
1a 固定部
2 刀柄部
2a 凹槽
2b 套接处
10 刀刃部
11 切削刃部
12 固定部
13 自由端边缘
20 刀柄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国兴业有限公司,未经创国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3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关口电能表在线更换方式下电量损失补偿计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四辊卷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