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1663.3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州恒基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高效 絮凝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反应原理主要取决于三种作用:
(1)压缩双电层作用
水中胶团含有吸附层和扩散层,合称双电层。双电层中正离子浓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最后与水中的正离子浓度大致相等。因此双电层有一定的厚度。如向水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则其正离子就会挤入扩散层而使之变薄;进而挤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的负电性降低。这种作用称压缩双电层。当双电层被压缩,颗粒间的静电斥能就会降低。当降至小于颗粒布朗运动的动能时,颗粒就能相互吸附凝聚。凝聚颗粒在水的紊流中彼此易碰撞吸附,形成絮凝体(亦称绒体或矾花)。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2)电中和作用
以上是同种胶粒间的凝聚。而电中和作用,是指混凝剂在水中形成带正电的胶粒,它能和水中带负电的胶粒相互吸引从而使彼此的电性中和而凝聚。为此,要求两者的电荷量要大致相等。
(3)吸附架桥作用
一些呈线型结构的高分子混凝剂,以及金属盐类混凝剂在水中形成线型高聚物后,均能强烈吸附胶体微粒。当吸附的微粒增多时,上述线型分子会弯曲变形和成网。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微粒间的距离缩短而相互粘结,逐渐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这种作用称吸附架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混合和反应充分的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和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所述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的出水口连接沉淀池。
所述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和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的进水口在下方,出水口在上方;所述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的进水口在上方,出水口在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三级絮凝反应装置,由于设置了二级混合快速搅拌和一级反应慢速搅拌,从而保证了系统对来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使得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安全和可靠。
(2)本工艺充分考虑了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特点,通过三级搅拌的合理设置,有效的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使得设备的维修更为简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更有保障。
(3)针对废水混凝过程中矾花形成困难的特点,采取了二级搅拌分别加絮凝剂和助凝剂的技术路线。与单独投加絮凝剂或助凝剂的加药方式相比,二次投药不仅投药量要小的多,而且混凝沉淀的效果也要好的多。
(4)三级搅拌采用自动控制,既提高了污水站的自动化程度,也减轻了污水站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级高效絮凝反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1、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2和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3,所述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3的出水口连接沉淀池。
所述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1和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3的进水口在下方,出水口在上方;所述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2的进水口在上方,出水口在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三级絮凝反应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一级快速搅拌混合池里加入絮凝剂,在该池内主要发生压缩双电层作用和电中和作用,在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里加入助凝剂,在该池内发生吸附架桥作用,即使在二级快速搅拌混合池内未加入助凝剂,搅拌的充分发生也有助于压缩双电层作用和电中和作用的充分发生,在二级搅拌之后,进入三级慢速搅拌反应池,将使絮凝反应充分发生,絮体粗大密实。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州恒基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州恒基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1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封装外壳镍钴电镀工艺
- 下一篇:电解阳极板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