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椅用支架式护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0903.8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1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泽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泽其 |
主分类号: | A47C7/00 | 分类号: | A47C7/00;A47C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椅用支 架式 护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用品的改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椅用支架式护腰器。
背景技术:
因为久坐,现有坐具迫使脊椎改变了正常“S”状态,腰背部肌肉长时间的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从而导致腰肌劳损病,仅武汉市普爱医院脊椎外科就诊人数每天有200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有护腰带,包括普通保暖型,磁石型、活性炭自发热型、电热型、负离子理疗型。国内出现的专利有如申请号94244707·7护腰器,申请号892130660一种药疗激穴护腰。这些护腰用品都有防治病作用,但其缺点是紧束腰部、给身体带来不便,尤其是夏天天热、无法使用,春秋显得臃肿,解系增加生活麻烦,更重要原因是设计理念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久坐脊椎不成“S”正常状态,而成“C”状造成许多久坐职业病这一缺点出发,所以缺少相应人们坐着时对腰背的支撑结构系统。
市场上还有枕式填腰和驾驶员车座用网状填腰,它们均缺少传统护腰器结构,正坐时对腰脊刚性支撑力不足,后躺时同样缺少刚性支撑力,后者外观与家用坐具不协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椅用支架式护腰器,由护腰兜、支撑索链、定位拉伸构件、支架、饰布组成,护腰兜由钢条、或合金条、有色金属条、竹木藤条、塑料条、纵向排列制成骨干,另加填充料、面料复合制成。支撑索链一头固定在护腰兜上,另一头固定在支架上;定位拉伸构件一头固定在护腰兜上,另一头固定在支架上。
护腰兜也可以由塑料板、层压板、金属板、皮革、仿皮革打孔制成骨干,另加填充料、面料复合制成,外可安装配套,包括暖套、凉套、保健套,保健套也可以一体造出。定位拉伸构件由橡皮筋或拉簧制成。
支架有二折式和三折式,椅具扶手靠背一体式,弧形式,直拐式和直拐可调式。饰布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不用。椅用椅具包括办公椅、会议椅、休闲椅、大中型转椅、钢结构椅、木躺椅、木沙发椅、藤椅、塑料椅、沙发、床。通过一种椅用支架式护腰器中护腰兜系统支撑腰背部,使人们久坐时腰背部肌肉免于拉伸,又使脊椎处于正常“S”状态,使坐者内脏舒张,大小血液循环畅通,防治久坐职业病。久坐职业病包括腰椎病,颈椎病,近视等,主要原因是久坐少运动和坐姿不正造成的,坐姿不正是指人们久坐时脊椎成“C”状,违反了人类经几百万年从爬行到直立进化,脊椎成“S”自然状态这一客观规律。为此,现代坐椅按阿该布罗马曲线设计了后靠“填腰”,让人们在坐着时腰椎向前凸,坐深500——600毫米沙发,大班椅大多用枕头作“填腰”,坐浅椅,坐深400毫米左右的秘书椅、木靠椅,大多有硬质凹面作“填腰”。但由于久坐时人局部受压不舒服,臀部不停移动换位,使这些固定“填腰”脱离了对腰椎向前凸的作用。一种椅用支架式护腰器,一方面吸取了传统腰系治疗腰椎病器械优点,另一方面以坐浅椅正坐时腰椎向前凸起,护腰兜凹面形状和上下位置需要为起点,调整支撑索链、以拉簧或橡皮筋制成的,定位拉伸构件,安装定位。由于护腰兜通过支撑索链这种绳索性质活动构件,结合在固定支架上,它能在人坐着不舒服,移动臀部时,随腰脊椎移动,尤其是人们在使用电脑办公,看电视、上网、打麻将这类久坐身体略微后躺坐姿时,护腰兜能始终对腰脊椎起上述保护作用。拉伸构件是弹簧或橡皮筋制成,它的可拉伸性既可以满足护腰兜定位需要,又可以满足护腰兜在人坐后躺时变位需要,还可以满足在人后躺结束时护腰兜恢复正坐位置需要。上述这种使腰椎向前凸,脊椎成“S” 状的机理,起到了防治久坐职业病作用。
它的优点还在于免除护腰带紧系人腰部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又能通过安装配置套,或一体造出,采纳现有保暖、制凉、保健功能、如磁石、活性炭发热、电疗、负离子理疗等的防治病功能。二折式和三折式能折叠收缩,少占用生活空间,美观协调,椅具扶手靠背一体式能兼坐深椅和坐浅椅优点,另有饰布装饰与椅具协调,应该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配置或制造在学生用椅上时,宜与斜桌面升降课桌椅同时使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泽其,未经何泽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