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9060.X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山;王万卷;潘永红;容腾;刘志健;郭永翔;魏远芳;徐运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011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粘剂 性能 标准 试片 制备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
背景技术
GB 19340-2003《鞋和箱包用胶粘剂》中规定胶粘剂在进行剥离强度、剪切强度等粘接性能试样制备时,涂胶粘接面互相叠合后应用手辊沿纵向滚压几次以排除气泡和挤掉多余的涂胶,然而使用普通的手动压辊费时费力,不容易控制挤压力度,也难以有效排除气泡,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本实用新型对两个压片进行均匀加压,可快捷简便地排除涂胶试样叠合时的气泡并挤掉多余的涂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包括支架,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通过其各自的转轴并行设置于支架上,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挤压位,第一压辊的转轴与旋转手柄连接,在支架上设有调压装置,该调压装置压在第二压辊上。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及门型架,门型架设于支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及调压装置均设于门型架上。
所述调压装置包括弹簧、调节架,调节架与支架之间设有调节螺纹,调节架通过弹簧压在所述第一压辊上。
在所述门型架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弹簧为两个,分别设于滑槽内;所述调节架为倒T形,其下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簧压在所述第二压辊的两端,其上部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纹设于该调节螺杆上。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在使用时,两个压片通过胶粘剂粘接,并将粘接后的两个压片同时置于挤压位,通过调压装置可以调节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的压力,当压力调节到位后,通过旋转手柄带动第一压辊旋转,同时使压片沿纵向移动,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将两个压片压紧,两个压片之间多余的胶粘剂被压出,涂胶的量适度,同时也有效地排除气泡。
2、支架为门型,结构简单,也方便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及调压装置的设置。
3、对于调压装置而言,通过旋转调节螺杆来调节弹簧作用于第二压辊的压力,进而调节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螺之间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压辊,20、第二压辊,30、旋转手柄,40、底座,50、门型架,51、滑槽,60、弹簧,70、调节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胶粘剂粘接性能标准试片制备用挤压辊,包括支架,第一压辊10与第二压辊20通过其各自的转轴并行设置于支架上,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挤压位,第一压辊10的转轴与旋转手柄30连接,在支架上设有调压装置,该调压装置压在第二压辊20上。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40及门型架50,门型架50设于支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压辊10、第二压辊20及调压装置均设于门型架50上。所述调压装置包括弹簧60、调节架70,调节架70与支架之间设有调节螺纹,调节架70通过弹簧60压在所述第一压辊10上。在所述门型架50的两侧设有滑槽51,所述弹簧60为两个,分别设于滑槽51内;所述调节架70为倒T形,其下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弹簧60压在所述第二压辊20的两端,其上部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纹设于该调节螺杆上。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在使用时,两个压片通过胶粘剂粘接,并将粘接后的两个压片同时置于挤压位,通过调压装置可以调节第一压辊10与第二压辊20之间的压力,当压力调节到位后,通过旋转手柄30带动第一压辊10旋转,同时使压片沿纵向移动,第一压辊10及第二压辊20将两个压片压紧,两个压片之间多余的胶粘剂被压出,涂胶的量适度,同时也有效地排除气泡。
2、支架为门型,结构简单,也方便第一压辊10、第二压辊20及调压装置的设置。
3、对于调压装置而言,通过旋转调节螺杆来调节弹簧60作用于第二压辊20的压力,进而调节第一压辊10与第二压螺之间的压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9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