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8555.0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晖;李双喜;吕玉春;陈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22 | 分类号: | H02G15/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梁莹 |
地址: | 528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充油型 电缆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附件,特别涉及一种充油型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电力电缆的需求日趋增多。电缆附件产品广泛使用,带动了电缆附件产品生产的国产化、系列化。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缆附件的迅猛发展。目前的电缆终端产品,广泛使用套管充油型结构。这种结构内、外绝缘分别处理,外绝缘采用瓷套管或复合绝缘,内绝缘采用预制应力锥控制电场,套管内充硅油或聚异丁烯类液体绝缘油。目前,一般厂家使用的充油型电缆终端的内绝缘结构,其特点是在应力锥上增加一套机械弹簧装置以保持应力锥与电缆之间接口上的应力恒定,藉以对付在高电场和热场作用下引起的橡胶应力锥老化后而导致的界面压力的松弛变化。因此,这种终端密封结构复杂,需要多重密封接头,存在漏油隐患;同样这种终端安装过程繁杂,施工时间长,产品质量受安装过程影响的因素较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充油型电缆终端,该电缆终端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易于安装操作,其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安装工序,使现场安装方便快捷,使电缆系统的运行稳定、可靠。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外绝缘套管,设置在外绝缘套管内的应力锥和绝缘油,电缆穿过底座伸入外绝缘套管内,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油内的应力控制体;所述应力控制体包裹固定在电缆上,应力锥设置在应力控制体内。
根据如上方案,应力锥设置在应力控制体内,但是应力控制体与电缆之间接口在应力控制体的支持下能够保持保持应力和电气强度恒定,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更具体地说,所述应力控制体是指弹性绝缘材料制成的应力控制体。优选方案是,所述应力控制体是指硅橡胶制成的应力控制体。这样依靠应力控制体材料自身的弹性就可保持应力控制体与电力电缆绝缘之间的接口上的应力和电气强度。
所述应力控制体的底部设有安装台阶,应力控制体通过安装台阶由固定件与底座固定连接。更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固定件包括下压盖和螺栓,所述下压盖与应力控制体的安装台阶上下交错、平行叠放安装,应力控制体的安装台阶与底座紧贴。通过用下压盖和螺栓将应力控制体固定在底座上,利用应力控制体材料自身的弹性形变,还可以充当密封圈的作用,起到密封、防渗漏、防水防潮的作用。
所述应力控制体与应力锥一体成型。这样有利于生产和安装。
为了更好地保证应力控制体紧密包裹在电缆上,所述应力控制体与应力锥一体成型为套筒状,通过应力控制体与电缆绝缘之间的过盈量以及应力控制体材质本身的弹性来保证应力控制体与电缆绝缘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电气强度。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如下的突出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易于安装操作,使电缆系统的运行稳定、可靠,安全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可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充油型电缆终端,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应力锥、2为外绝缘套管、3为绝缘油、4为电缆、5为应力控制体、5.1为安装台阶、6为下压盖、7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充油型电缆终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底座7上的外绝缘套管2,设置在外绝缘套管2内的应力锥1和绝缘油3,电缆4穿过底座7伸入外绝缘套管2内,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油3内的应力控制体5;应力控制体5包裹固定在电缆4上,应力锥3设置在应力控制体内。应力控制体5采用硅橡胶制成。
应力控制体5的底部设有安装台阶5.1,应力控制体通过安装台阶由固定件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下压盖6和螺栓,下压盖6与应力控制体的安装台阶5.1上下交错、平行叠放安装,应力控制体的安装台阶5.1与底座7紧贴,利用应力控制体材料自身的弹性形变,还可以充当密封圈的作用,起到密封、防渗漏、防水防潮的作用。
应力控制体5与应力锥1一体成型为套筒状,通过应力控制体与电缆绝缘之间的过盈量以及应力控制体材质本身的弹性来保证应力控制体与电缆绝缘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电气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8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