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开式非承压水蓄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78262.2 | 申请日: | 2012-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2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牛燕义;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开式非承压水 蓄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开式非承压水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应出现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夏季白天的“峰值”负荷与夜晚的“谷期”负荷的峰谷差很大,使电网的负荷率降低。集中空调是重要的用电大户,也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的主要原因,而蓄能空调装置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所谓蓄能空调,就是将电网负荷低谷期(如夜晚)的电力用于制冷或者制热,通过利用蓄能介质将冷(热)量储蓄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如白天),再将冷热量释放出来用于建筑物的空调末端,以承担高峰期空调所需的全部或者部分负荷。通过采用这种蓄能技术能够实现削峰填谷,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政府部门实行了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的电价政策,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为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随着峰谷电价比的加大,用户采用蓄能技术将大大减少其空调的运行费用,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采用蓄能技术能够移峰填谷,有利于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在蓄能技术中,水蓄冷技术由于具有初期投资少、系统简单、维系方便,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可用于已有系统的扩容或改造等特点,可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功能,更适宜于采用热泵系统的地区,使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防止高温水和低温水混合,提高蓄能槽的蓄能效率,目前现有的水蓄能系统中所采用的蓄能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分层法、多槽式蓄能、迷宫式蓄能和隔膜式蓄能等等。这其中自然分层法蓄能技术主要是利用水密度和温度有关这一物理特性,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在蓄能槽中设置上下两层布水器,利用水的密度差形成高低温水的分层现象。为了实现自然分层的目的,在蓄能过程中,热水始终从上布水器流入或流出,冷水始终从下布水器流入或流出,尽可能形成分层水的上下平移运动。在蓄热过程中,机组制备的高温水从上部布水器流入,温度较低的水从下部布水器流出,直至高温水蓄满整个蓄能槽,蓄热过程结束。在释热过程中,温度较高的水从上部布水器流出,换热后的低温水再从下部布水器流入,形成一股缓慢移动并沉于底部的温度较低的回水区。在蓄热和释热过程中,依靠不同水温水的密度差形成自然分层,高温水在上,低温水在下。由于冷热水之间的自然导热作用及不可避免的冷热水混合,会形成一个冷热温度过渡层,即是所说的斜温层,斜温层温度梯度变化较大。
由于斜温层的存在,再由于上下布水器位置导致的不可用空间,现有技术下的蓄能槽多数体积较大,蓄冷热量效率较低,占地面积也大,且运输不方便,不能模块化生产,所以只能现场制作,不但影响施工工期,而且现场制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风险系数增大。对于一些大面积的公建或小区,冷/热负荷大,需要制作大型蓄能槽,制作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尚不显现。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由于冷/热负荷小,所以蓄能槽也不需要太大,可能一百或两百立方米甚至更小的蓄能槽就能满足设计负荷要求,且小型建筑往往使用空间有限,机房面积更是较小。所以常规蓄能槽制作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技术缺点就会凸显出来。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高效开式非承压水蓄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能效果好的高效开式非承压水蓄能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开式非承压水蓄能装置,包括开式非承压蓄能罐;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穿设有上部高温水管和下部低温水管;所述上部高温水管开口处连通有上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的布水口向上;所述下部低温水管的开口处连通有下布水器,所述下布水器的布水口向下。
较佳的,所述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均为H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上开有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上开有排污口,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通过排污口进行排污。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顶部开有呼吸阀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顶部开有第一入口;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的下部侧壁上开有第二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上开有补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非承压蓄能罐壳体外壁固定有盘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沣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82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