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7234.9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平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出水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茶具随着茶叶的应用与人们生活的发展,经过多次改良和变革,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现代茶具产品同样也折射着现茶叶应用与现代人类生活的特殊需要。面对现代紧张繁忙的生活节奏,特别是在办公场所,时间和空间都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茶具产品;同时,各种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公路、街道等交通设施的飞快建设,各种长假的制定,使得现代人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出外的机会逐渐增加,相应的现代人花费在旅途上的时间也大幅度的增长,这就要求现代的茶具产品能满足安全、便携、坚固、耐用,甚至多种功能组合、一壶多用等需求,有许多经过改良的现代茶具,就是为了满足要求简化饮茶过程,便于室内冲泡茶饮,在旅途或户外便于携带收纳的需求所做的尝试,大致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类:现代同心杯,同心杯顾名思义,茶杯与内胆同心,“内胆”用于过滤茶叶,泡茶时,将内胆搁入外杯,然后把茶叶放置在内胆中,冲入热水,茶汤随着内胆上的漏茶孔流到外杯里,待茶泡好后可取出内胆,同时也就取出了茶叶,轻松实现茶叶与茶汤的分离,用同心杯泡茶,浸茶时间长短可通过移放内胆得到控制,不会因为浸茶时间太久使茶水苦涩,能够便捷地冲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健康茶饮。有些同心杯的设计还带有内杯碟,专门用来盛放泡茶后取出的内胆,如此更卫生、方便,这种组合特别适合在办公室内泡饮乌龙茶和普洱茶,同心杯的材质除了使用传统茶具常用的陶瓷、紫砂外,还有塑料、玻璃等,造型上也考虑到了与现代生活相贴近,外观装饰更趋向于仿古意味;易泡壶组,一只壶、两盏杯,便组成了泡工夫茶最简易的装置——易泡壶组。易泡壶组通常采用紫砂制,为了节省空间,茶壶省去了壶柄,但使用者仍然能从细微之处体会它的贴心设计:易泡壶上套有海草环,冲入热水泡茶时,可隔热防止烫手;壶嘴内装有滤网,使茶汤过滤后清澈干净,不含杂质,同时易泡壶可以当壶,也可以当茶海使用,能均匀茶汤浓度;飘逸杯的内杯采用聚碳酸树脂,母杯采用同材料或玻璃材质,内部带有不锈钢的过滤筒、过滤网和止水珠,它的工作原理与同心杯相似,但造型与材质更加现代,泡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形态,对于冲泡绿茶、花茶、果茶来说都非常合适,泡茶时将茶叶或茶包放在内杯里,冲入滚水并将杯盖盖上,待茶叶浸泡的差不多时,用手指按压出水按钮,止水珠就会松动,茶汤就透过不锈钢过滤筒和过滤网流入母杯,茶叶、茶汤分离,并且自动完成过滤的过程,同时母杯可以多次积累内杯冲泡后流下的茶水,其作用等同于传统茶具中的茶海,盛放泡好的茶汤然后分茶,具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飘逸杯的造型简洁紧凑,现代感强,聚碳酸树脂耐高温、耐冲击,清洗容易,集茶壶、过滤、公杯、茶杯、防雾、环保、卫生、透明等功能与特色,为一完整泡茶组,非常适合在办公室和旅途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旨在解决传统茶具存在的繁复性,适用性、通用性和安全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所述茶具包括:出水体、接水体;所述出水体设置在所述接水体上面。
进一步、所述自动出水茶具的主体为圆柱形。
进一步、所述出水体包括:滤网、弹簧、锥体导杆、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滑片;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出水体的上方,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滤网和滑片中间的两侧,在所述第二空腔的外围,所述锥体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第一空腔设置在所述滤网下方,所述锥体导杆底部连接所述滑片,所述滑片设置在所述出水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滤网底部设置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滑片设置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出水茶具,设置出水体和接水体,通过手压的方式让水流入接水体,能满足安全、便携、坚固、耐用,甚至多种功能组合、一壶多用等需求,此外,能够很好的满足简化饮茶过程的要求,便于室内冲泡茶饮,在旅途或户外便于携带收纳的需求所做的尝试,此茶具也是集过滤及自动出水于一体,操作简单方便,设计的出发点处于理性与实际,更多地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出水茶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水体;11、滤网;12、弹簧;13、锥体导杆;14、第二空腔;15、滑片;16、第一空腔;2、接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平,未经林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7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桥桥壳轴头焊接辅助支撑装置
- 下一篇:耳机收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