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2516.X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1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华;周永峰;钟华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2387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硅胶 注塑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尤其是已经通过双色工艺成型为一体的塑胶结构件上的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3C电子产品通常对防水功能有一定要求,以手机USB盖为例,手机USB盖通常为塑胶加TPU双色成型,其中盖体为塑胶材料,从盖体延伸出的尾部、卡扣和筋位为TPU材料,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手工操作贴硅胶圈的办法来实现防水目的的,但这种方式其装配精度很难保证,容易造成尺寸不稳定,防水等级难保证等问题。同时,由于需要手工操作,无法进行自动化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现在的工艺主要为模内注塑液态硅胶,使其热固成型,但是手机USB盖的两种材料中TPU的耐热性相对较差,而液态硅胶在模内成型时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在后续液态硅胶成型的过程中,TPU由于受热收缩,容易导致其原有尺寸大大缩水,从而产生大量的不良品,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结构件在防水硅胶注塑成型过程中对塑胶结构件进行隔热保护,保证其原有尺寸精度的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在已成型的塑胶结构件进行防水硅胶注塑二次成型,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后模仁在塑胶结构件上突出部分对应的位置设有容腔,容腔内设有隔热套,后模仁上还设有镶件、硅胶注塑系统、冷却系统和发热棒,所述镶件、后模仁跟塑胶结构件之间形成防水硅胶注塑型腔。
所述隔热套为内空的盒型,盒体部分固定在后模仁,盒盖部分固定在前模仁。
所述塑胶结构件易变形部位在合模状态时悬空于隔热套内。
所述发热棒为自带温感线的发热棒,每组单独控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隔热套设计成盒型,在合模硅胶注塑成型过程中,塑胶结构件容易变形的部位悬空于隔热套内,对此易变性部位进行单独隔热处理,由于隔热套内腔空间足够大,可有效避免前后模高温对塑胶结构件的热辐射影响;采用这种结构的模具隔热效果大幅提升,塑胶结构件可采用耐热性较好的塑胶材料,从而硅胶硫化可以采用较高的温度,获得较短的成型周期,大大提高单位设备的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模工作状态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一实施例中的塑胶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模仁,2-后模仁,3-镶件,4-塑胶结构件,41-尾部,42-卡扣,5-隔热套,51-盒体,52-盒盖,6-发热棒,7-硅胶注塑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2、3所示,一种防水硅胶注塑模具结构,对已成型的塑胶结构件4进行防水硅胶注塑成型,塑胶结构件4为塑胶加TPU双色成型,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仁1和后模仁2,所述后模仁2在塑胶结构件4上突出部分对应的位置设有容腔,如塑胶结构件4的卡扣42和尾部41的位置,细长的尾部41为易变形部位;容腔内设有隔热套5,塑胶结构件4的尾部41悬空于隔热套5内,隔热套5内部有足够大的空间,最大情况下减小模具温度对塑胶结构件4的细长尾部41的热辐射影响。塑胶结构件4为耐热性较好的塑胶材料,以便硅胶注塑成型时使用较高的硫化温度,缩短成型周期,提高单位设备产能。所述隔热套5为内空的盒型,盒体51部分固定在后模仁2,盒盖52部分固定在前模仁1,合模状态时隔热套5将细长的尾部41包覆住。后模仁2上还设有镶件3、硅胶注塑系统、冷却系统和发热棒6,所述发热棒6为自带温感线的发热棒,每组单独控温;所述镶件3、后模仁2跟塑胶结构件4之间形成硅胶注塑型腔7;本实施例采用的硅胶为自粘型液态硅胶,保证与塑胶结构件4的粘结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25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支承双跑道锥面钢领与钢丝圈组合结构
- 下一篇:自动烫珠机的烫珠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