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799.5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英;柏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旭日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524 | 分类号: | F16K31/5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256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锥形 双层 卸灰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卸灰阀,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安装在粉尘通道下料部位,是一种理想的流量调节和除尘控制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炭、电力、水泥、化工等行业。现有的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采用重锤的作用,阀门的密封性不严,除尘效果不好;而且阀芯结构耐磨性有待提高,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密封除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包括减速机、凸轮机构、上主轴曲柄、下主轴曲柄、锥形阀芯组合件、上阀体、下阀体、拉簧和阀轴;所述减速机上连接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分别与上主轴曲柄、下主轴曲柄相接触;上阀体、下阀体上设有阀轴,阀轴均与锥形阀芯组合件固定连接;上主轴曲柄、下主轴曲柄安装在阀轴的同一端;阀轴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拉簧。
所述锥形阀芯组合件为耐磨材料制成的锥形阀芯,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上阀体上设有上阀门,下阀体上设有下阀门,所述的上阀门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下阀门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工作原理: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是采用减速机通过凸轮机构带动上下主轴曲柄使其主轴及锥形阀芯组合件轮流回转,当上阀门开启时,下阀门关闭;上阀门关闭时,下阀门开启;实现阀门卸灰控制与锁灰的目的。当凸轮机构脱离上下主轴曲柄时,锥形阀芯组合件在拉簧的作用力下,实现自动的复位,与上、下阀门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提高了密封性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阀门采用了耐磨锥形阀芯结构,显著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又以拉簧实现阀芯的自动复位,克服了老式重锤反弹的弊端,改善了阀门的密封性能,提高了除尘效果;同时该结构电气控制更加简化,电机减速机的定向旋转避免了设备因反转碰撞而产生的故障,使设备更安全;根据卸灰量的大小,通过对电机变频调速,实现物料流量的自动控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包括减速机1、凸轮机构2、上主轴曲柄3、下主轴曲柄4、锥形阀芯组合件5、上阀体6、下阀体7、拉簧8和阀轴9;减速机1上连接有凸轮机构2,凸轮机构2分别与上主轴曲柄3、下主轴曲柄4相接触;上阀体6、下阀体7上设有阀轴9,阀轴9均与锥形阀芯组合件5固定连接;上主轴曲柄3、下主轴曲柄4安装在阀轴9的同一端;阀轴9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拉簧8。
锥形阀芯组合件5为耐磨材料制成的锥形阀芯,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上阀体6上设有上阀门,下阀体7上设有下阀门,所述的上阀门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下阀门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是采用减速机通过凸轮机构带动上下主轴曲柄使其主轴及锥形阀芯组合件轮流回转,当上阀门开启时,下阀门关闭;上阀门关闭时,下阀门开启;实现阀门卸灰控制与锁灰的目的。当凸轮机构脱离上下主轴曲柄时,锥形阀芯组合件在拉簧的作用力下,实现自动的复位,与上、下阀门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提高了密封性能。
该电动锥形双层卸灰阀,阀门采用了耐磨锥形阀芯结构,显著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又以拉簧实现阀芯的自动复位,克服了老式重锤反弹的弊端,改善了阀门的密封性能,提高了除尘效果;同时该结构电气控制更加简化,电机减速机的定向旋转避免了设备因反转碰撞而产生的故障,使设备更安全;根据卸灰量的大小,通过对电机变频调速,实现物料流量的自动控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旭日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旭日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