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救生筏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159.4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海文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救生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充气的救生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救生筏。
背景技术
自救互救是提升海上遇难船舶落水人员救助成功率的有效手段,日前为解决海上救助、落水人员救生,救生筏已成为一种在船舶遇险时落水人员使用的一种救生设备。它能迅速地被施放到水面上并漂浮于水面之上使落水人员登乘。现有技术的救生筏,通常以一个底面构造,如气胀式自复正可吊型救生筏、气胀式双面可用救生筏、气胀式开敞型救生筏这些救生筏通过管体充气作业,一般与固定物之间起连接作用,救生时载足额定乘员和全部属具正常的漂浮,是人工合成材料的现代筏船,救生筏平时包装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安装在船舷专用筏架上,可将筏直接抛入水中,救生筏既可自动充胀成形,供遇险人员乘坐,如果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将筏抛入水中,当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救生筏架上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各种救生筏均具有一定的浮力,有遮风、防雨、御寒的顶篷以及必要的属具备品,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只能在有效地范围内实施救援,救生筏一般在船只遇险时放在船只周围,需要落水人员自行登上救生筏,如果遇到船只遇险为倾覆,触礁,或者爆炸造成落水人员受伤的,落水人员不能自行完成登救生筏动作,即使落水人员穿带了救生衣,但在海水中受低温、盐水影响不容易存活,特别是受伤的落水人员海水浸泡后易死亡,由此脱离海水环境是救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现有的救生筏其缺点主要表现在:无自航能力、只能在水中漂浮待救、投放后在水面易呈翻覆状态稳定性差,需人工扶正、浮胎易发生破损漏水等。
经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96234377公开了一种新型充气式救生筏,采用新型面料,经双面高压、防水、防渗漏特殊整理制成,在救生筏上设有若干个独立气室,气门嘴由缝压边条组合成整体,并在救生筏上面设有声光报警显示装置,筏内设活动骨架,来确保救生筏安全。但是,当遇到恶劣的天气以及数十米高的巨浪时,由于该实用新型的救生筏缺少遮蔽保障设施,人无法安全的躲在救生筏内,并且遇到大风,救生筏翻滚时,坐在救生筏上的人容易掉入水中,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救生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救生筏,所述救生筏由4个结构相同的救生筏组件、支撑柱、充气瓶构成,所述4个救生筏组件由可充气的通道连接,所述充气瓶通过支撑柱与救生筏组件连接,所述充气瓶设置在救生筏组件上,所述4个救生筏组件可折叠围成笼状结构,当刮起狂风时,人可以安全地躲在笼状结构的救生筏中,不会因恶劣的情况下把人掉到水中,溺水身亡。
优选的,所述4个救生筏组件,以1个救生筏组件为中心组件,该中心三角筏组件的三边分别通过胶布折叠线热合与其余3个救生筏组件分别相连,所述救生筏组件呈密封的三角形腔体结构,所述救生筏组件的顶角上分别设有通气孔、通孔,可以通过绳索将4个救生筏组件连接在一起,围成笼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一端与充气瓶的瓶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救生筏组件的通气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上设有阀门,该阀门的设置是防止充好的气体漏气,确保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通孔上设有密封环扣。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可充气的圆柱体。
优选的,所述可充气通道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充气瓶与救生筏组件上背带连接,所述救生筏组件上的背带可以充当把手,当遇到大风时,在救生筏内部的人可以紧紧抓住救生筏组件上的背带,避免受伤及严重颠覆,确保安全。
优选的,所述充气瓶的安全栓与背带上的背带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救生筏组件为防水材料制成,救生筏在水面上翻滚时,避免有水进入救生筏内部,导致救生筏下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海文,未经彭海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送丝机控制电路
- 下一篇:可移动新能源海上产业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