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笔记本封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1181.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梁 |
主分类号: | B42D3/00 | 分类号: | B42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笔记本 封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笔记本封皮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是人们在办公、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重要文具之一。目前,市场上的中、高档笔记本大多都是由具有若干页书写纸张构成的本芯和组合包裹于本芯外部的封皮两部分组成。为了凸显笔记本的档次和为了让使用者握持手感更加舒适、书写更方便,一般这样的笔记本封皮用材都比较偏贵,做工也比较精细。当使用者使用完这样的笔记本后,往往都是重新购买一个整体笔记本,这样大大地浪费掉了笔记本封皮材料。
并且,人们在使用笔记本时,其本芯的大小、样式往往都需要多种多样的,而传统的笔记本往往就一种样式,无法组合各种大小、样式的笔记本本芯,人们往往不得不同时携带多本笔记本,造成了使用极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笔记本封皮结构,该笔记本封皮能够随意组合各种大小、样式的笔记本本芯,节约了笔记本封皮原材料,使用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笔记本封皮结构,包括封皮本体,封皮本体由封皮内侧和封皮外侧组成,所述封皮本体的封皮内侧中部上、下端均对称开有一个以上的穿线孔一,上、下对称的两个穿线孔一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本芯固定绳。
为了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封皮本体的封皮外侧中部并位于上下的穿线孔一之间区域内还固定设有弹性限位绳套,该弹性限位绳套为封闭圆弧形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封皮外侧中部的弹性限位绳套位置处开有穿线孔二,弹性限位绳套的部分弹性绳穿过穿线孔二并通过固定在该部分弹性绳上的阻挡块限位固定。
为了便于封皮整体折叠成书本形状,使得其更好地容纳书芯,所述封皮内侧中部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纵向折痕,所述弹性固定绳全部位于所述两条纵向折痕所形成的平行区域内,两条纵向折痕在封皮外侧形成一个封皮中部折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皮内侧中部上、下端均对称开有三个的穿线孔一,构成六个穿线孔一,一根弹性本芯固定绳依次穿过六个穿线孔一形成四根绳索。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本芯固定绳和弹性限位绳套均由弹性橡胶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封皮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本芯固定绳,封皮本体就依靠弹性本芯固定绳固定住本芯,组合、拆装均十分方便。而且由于弹性本芯固定绳的竖直绳索数量可以为多个,由此可以在同一个封皮本体内部组合多个不同大小、样式的本芯,并形成一本多用途、方便实用的笔记本。本封皮结构在本芯使用完后,可以拆装并更换新的本芯上去,相比传统的一次性封皮结构,节约了封皮原材料,降低了人们使用成本。
(2)并且,在封皮本体上设有弹性限位绳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该弹性限位绳套套装于封皮本体外部,从而实现限制本芯和封皮本体随意打开的目的,封皮整体结构简单且新颖合理,使用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笔记本封皮结构的封皮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笔记本封皮结构的封皮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半部封皮闭合过程中弹性限位绳套的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半部封皮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封皮本体,2-穿线孔一,3-弹性本芯固定绳,4-穿线孔二,5-弹性限位绳套,6-纵向折痕,7-封皮中部折段,8-阻挡块,9-本芯,11-封皮内侧,12-封皮外侧,91-本芯书页写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新型笔记本封皮结构,包括封皮本体1,封皮本体1可以使用传统笔记本封皮所有材料,如硬质布料、真皮等,当然也可以如传统笔记本封皮制造为多层结构,或者制造成各种形状样式。封皮本体1由封皮内侧11和封皮外侧12组成,封皮内侧11和封皮外侧12均被中心线分割成左、右两半部。封皮本体1的封皮内侧11中部上、下端均对称开有一个以上的穿线孔一2,上、下对称的两个穿线孔一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本芯固定绳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梁,未经陈庆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1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