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718.9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力锋;秦志刚;张冬岭;邵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能 增效 型换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能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增效型,减少能源消耗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如能充分开发,则可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内现有的地热能利用方式为抽灌式系统,即从地下几十米到数千米深的地下抽出地下水,在地面上经过换热器提取地下水中蕴含的能量进行利用,利用后的尾水送回地下,循环往复。此种利用方式由于受到资源开采量或水质的限制,使得地热能这一绿色能源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针对我国地热能资源分布差异的特点,国内已经开发了井下换热器系统:通过设置在水井中的U型换热器以对流方式与地下水进行换热,是一种只取热不取水的地热利用装置,具有对流传热效率高和不抽取地热水的优点。但由于其单组换热量较低,同时井内地下水自然对流缓慢,导致换热效率较低,影响了这一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对煤、电、水的消耗,同时又无需抽取地下水的增效型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换热管束下端的增效换热器,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与换热管束间隔布置。
所述的换热管束由循环布置的出管和进管构成。
所述的出管上对接有一抽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本装置是通过在井中设置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本装置由换热管束和对流换热增速管组成,传热管内充注超导传热液,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流换热速度,增强换热效率和提高地热井井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此装置为我国广大地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可有效减少对煤、电、水的消耗,同时又无需抽取地下水,大量节约了珍贵的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包括深入至井内的换热管束1、设置在换热管束1下端的增效换热器6,还包括伸入至井下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所述的对流换热增速管4与换热管束1间隔布置。
所述的换热管束1由循环布置的出管2和进管3构成。
所述的出管2上对接有一抽气装置5。
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和 井下增效换热器6构成,井水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底部和中部的对流孔进入,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和上部的对流孔流出;超导传热液由地热能增效换热装置1的进管3进入,由出管2流出。
工作流程是:井水由于自然对流由水井底部向上流动,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底部对流孔进入对流换热增速管4内,带动地下水与井下换热器6进行换热;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对流孔流出;水井中部的地下水通过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的中部对流孔再次进入对流换热增速管4内,带动水井上部的地下水与井下增效换热器6进行充分换热,地下水最终由对流换热增速管4上部的对流孔流出;超导传热液由进管3进入,与地下水进行充分换热后出管2流出;出管2上设置抽气装置5,用于增强传热液的流速保证换热效率;水井上部露出水面的换热装置部分的外表面设置由保温材料及保护层组成的隔热层,避免热量的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沃德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