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防报警装置的振动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417.6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郭峻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江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8 | 分类号: | G01H1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装置 振动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安防报警装置的振动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各种安防设备应运而生,安防设备在安全防护的时候需要对各种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判断环境信息是否存在异常,而环境信息中的振动信息的采集是安防系统的重要信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防报警装置的振动检测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防报警装置的振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CC,电阻R14-R22,电容C10-C13,三极管Q3,三极管Q4,压电陶瓷蜂鸣片Y1,二极管D4-D5,所述压电陶瓷蜂鸣片Y1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连接电源VCC与三极管Q3的基极,为其提供基极电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R16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D触发器,为D触发器提供CLK时钟,所述电源VCC通过滤波电容C10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8和R17接D触发器的Q引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C13一端基地,另一端通过电阻R21、R17与D触发器的Q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3通过二极管D5与D触发器的RST脚连接。
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集成化,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防报警装置的振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VCC,电阻R14-R22,电容C10-C13,三极管Q3,三极管Q4,压电陶瓷蜂鸣片Y1,二极管D4-D5,所述压电陶瓷蜂鸣片Y1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连接电源VCC与三极管Q3的基极,为其提供基极电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R16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D触发器,为D触发器提供CLK时钟,所述电源VCC通过滤波电容C10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8和R17接D触发器的Q引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C13一端基地,另一端通过电阻R21、R17与D触发器的Q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3通过二极管D5与D触发器的RST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工作,当其收到振动时,压电陶瓷蜂鸣片Y1就会产生微弱的电压信号,此信号经过Q3为核心的三极管放大电路后送给D触发器作为其CLK时钟信号,1脚Q端输出高电平,从而使Q4导通,T0输出低电平,同时1脚Q端的电压经过R17、R21对电容C12进行充电,当C13上的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D触发器复位,1脚Q端变为低电平,报警停止。报警电路开机延时由电容C11和电阻R20决定,驱动报警延时是由电容C13和电阻R21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江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江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4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