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6234.0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5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益;蒋佳;杨建军;李宏;李毓卓;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悬吊 人工 韧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人体的人工韧带,尤其是与钮扣钢板连接的人工韧带,具体地,涉及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临床应用较多且较为成熟的人工韧带为法国的LARS人工韧带,此韧带以高韧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199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2004年首次在国内成功使用,已通过欧洲CE认证和中国SFDA认证。LARS人工韧带是由聚合纤维网自身卷绕合拢形成,分为两边骨隧道部、中间关节纤维部以及两端牵引线部。LARS人工韧带植入骨隧道时,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分别采用一枚金属螺钉挤压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不仅减少了韧带与骨隧道的接触面积,且因螺钉对韧带的挤压导致韧带内部空间减少,影响自体组织长入,远期骨隧道内螺钉容易发生松动,最终导致人工韧带的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LARS人工韧带不利于韧带与骨道愈合及固定方式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韧带既能连接钮扣钢板增加固定的牢固程度,而且更能增加人工韧带与骨隧道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韧带与骨隧道的愈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牵引线部、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股骨隧道编织部、第二关节内自由纤维部、第二胫骨隧道编织部、以及第二牵引线部。
优选地,其关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的中点呈中心对称。
优选地,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在其中点处弯折成U字型。
优选地,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在其中点处弯折成呈轴对称的U字型。
优选地,其关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优选地,在长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以及第二胫骨隧道编织部的长度均为30mm,所述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以及第二关节内自由纤维部的长度均为30mm,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的长度为50mm。
优选地,还包括带环纽扣钢板,其中,所述带环纽扣钢板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的中点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可在使用人工韧带重建人前交叉韧带时,增强人工韧带的固定且增加人工韧带与骨隧道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人工韧带与骨道的愈合,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ACL重建手术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长度的带环钮扣钢板与人工韧带的股骨隧道部中点相连接。当此人工韧带植入骨隧道时,股骨隧道端采用钮扣钢板与人工韧带相连接悬吊固定,因股骨及胫骨隧道部韧带与骨隧道内更大程度地接触面积增大,且韧带内部空间更大(无螺钉挤压),能够达到加强固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牵引线部11、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21、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1、股骨隧道编织部4、第二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2、第二胫骨隧道编织部22、第二牵引线部12、以及带环纽扣钢板。所述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关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的中点呈中心对称,所述带环纽扣钢板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的中点处相连接。
更为具体地,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在其中点处弯折成U字型,优选地,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在其中点处弯折成呈轴对称的U字型,相应优选地,所述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关于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的对称轴呈轴对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在长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21以及第二胫骨隧道编织部22的长度均为30mm,所述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1以及第二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2的长度均为30mm,所述股骨隧道编织部4的长度为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网,沿其长轴方向,由其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制作为第一牵引纤维部611、第一编织部621、第一自由纤维部631、第二编织部64、第二自由纤维部632、第三编织部622、以及第二牵引线部612,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6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警务车的车门总成
- 下一篇:一种前两轮式三轮车的前叉同步运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