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络筒机的防振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4496.3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东元微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络筒机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络筒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络筒机的防振马达。
背景技术
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有络筒机的马达在高速运转时,马达经常会产生较强烈的振动,马达便很容易被损坏,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的加工成本。造成马达强烈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凸托架较小,无法承受较大的振动;二是马达的轴承较小,无法承载高速旋转的马达。
故有必要对现有凸托架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络筒机的防振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络筒机的防振马达,包括凸托架和转子轴,所述转子轴套在凸托架内孔中;所述转子轴紧密嵌套有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凸托架的内孔中设置有前轴承孔和后轴承孔,所述前轴承与前轴承孔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后轴承的外壁与后轴承孔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凸托架的支撑段的外壁直径为40~48mm,所述前轴承孔和后轴承孔的直径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凸托架的支撑段的外壁直径为43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络筒机的防振马达,包括凸托架和转子轴,所述转子轴套在凸托架内孔中;所述转子轴紧密嵌套有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凸托架的内孔中设置有前轴承孔和后轴承孔,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外壁与前轴承孔、后轴承孔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凸托架的支撑段的外壁直径为40~48mm,所述前轴承孔和后轴承孔的直径为35mm。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加大支撑段的外壁直径,提高凸托架承重能力;通过加大前轴承孔和后轴承孔的直径,重新更换更大的轴承与之配合,以确保马达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凸托架; 11、前轴承孔; 12、后轴承孔; 13、支撑段;
2、转子轴; 3、前轴承; 4、后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络筒机的防振马达,包括凸托架1和转子轴2,所述转子轴2套在凸托架1内孔中;所述转子轴2紧密嵌套有前轴承3和后轴承4;所述凸托架1的内孔中设置有前轴承孔11和后轴承孔12,所述前轴承3与前轴承孔11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后轴承4的外壁与后轴承孔12的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凸托架1的支撑段13的外壁直径为40~48mm,所述前轴承孔11和后轴承孔12的直径为35mm。因此,本实用新型需采用6003#轴承与前轴承孔11和后轴承孔12配合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托架1的支撑段13的外壁直径为43mm。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不仅可以提高凸托架承重能力,而且可以确保马达的承载能力;同时能够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加工成本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东元微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太仓东元微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4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