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热系统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7819.6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5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付翠莲;池勇志;赵金锁;苏洪;王晓华;黄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热 系统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供热系统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供热系统的加热装置有多种方式,电采暖装置的电加热方式是其中一种,电加热以电阻丝/石英加热较为普遍。但是电阻丝/石英加热,其热效率很低,并且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缺点。这种加热方式,主要是靠接触传导来传递热能,用电阻丝制成的各种加热板、圈只有一个面接触到需要供热的部位,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热能耗散在空气中,但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如果将电热方式和水采暖结合可大大提高供热面积和效率。
如何通过对电热方式和设备结构进行改进,才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已成为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系统的加热装置的设计方案,加热装置在结构上采用环绕式传导加热方式,加热体采用密封连接的电热缆,通过导热材料环绕接触被加热的容器内的水,实现均匀加热、克服热量耗散和水温不均衡的缺陷,为水循环管路提供恒温的热水,将电热方式和水采暖结合,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热系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导热器和温度控制电路构成,导热器为圆柱形筒状,导热器由筒体、电热缆和石棉套构成,电热缆由热线和冷线通过冷热线接线盒密封连接组成;冷热线接线盒注塑在筒体上;冷线与热线在冷热线接线盒内焊接牢固并在盒内灌封树脂性绝缘材料;
热线环绕筒体的内壁固定多圈状电热缆,环绕筒体外壁包覆石棉套;筒体上设有出水口和回水口;
冷线从冷热线接线盒内引出端接电源;
温度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筒体内, 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单片机。
冷热线接线盒结构为聚碳酸酯材料的空腔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结构上采用环绕式传导加热方式,加热体采用密封连接的电热缆,通过导热材料环绕接触被加热的容器,实现均匀加热、克服热量耗散和水温不均衡的缺陷。其绝缘性能高,电热缆自成回路,无电磁干扰;电热缆柔韧性好、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及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装置结构图;
图2是加热装置剖视图;
图3是电热缆结构图;
图4是热线结构图。
图中: 1. 筒体, 2. 电热缆,3. 石棉套;21.热线, 22.冷线, 23.冷热线接线盒。筒体上31.出水口,32.回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导热器由筒体1、电热缆2和石棉套3构成,电热缆2由热线21和冷线22通过冷热线接线盒23密封连接组成;冷热线接线盒23注塑在筒体1上;冷线22与热线21在冷热线接线盒23内焊接牢固并在盒内灌封树脂性绝缘材料;
热线21环绕筒体1的内壁固定多圈状电热缆2,环绕筒体1外壁包覆石棉套3;
冷线22从冷热线接线盒23内引出端接电源;筒体上设有出水口31和回水口32;
温度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筒体内, 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单片机。
电热缆2由热线21和冷线22通过冷热线接线盒23密封连接组成。其热线的核心部件线芯,是两条平行、自成回路的发热体,发热体是由多股正温度系数的铜镍合金丝绞合而成,平行的两条发热体被塑压在由可耐125℃高温的交联聚乙烯热塑弹性体材料塑压成型的绝缘层内;绝缘层外的热线屏蔽层使用16股铜线编织成网状结构;最外层的热线护套采用耐温为90℃的PVC材料;电热缆2的冷线22包括铜导体、耐温为70℃的PVC冷线绝缘层和耐温为70℃的PVC冷线护套,冷线22与热线21在结构为空腔长方体的聚碳酸酯冷热线接线盒23内焊接牢固并在盒内灌封树脂性绝缘材料,热线21的两条发热体尾端短接并由尾端绝缘套密封绝缘,尾端绝缘套采用耐温为90℃的PVC材料注塑为其形状与热线21尾端相配合的套体,尾端绝缘套的一端注塑密封,套合在热线尾端后再用胶将尾端绝缘套和热线护套密封加工成一体;冷线22的铜导体引出端接电源,电热缆外形设计为扁平状,以增大表面散热面积。
根据上述说明,结合专业知识可再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未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7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网参数显示实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频器开关电源的短路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