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663.4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边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边俊杰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J15/00;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产业聚***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氧 多功能 三腔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腔胃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胃管多为单腔或双腔胃管。单腔胃管弊端很多,譬如胃肠减压和营养不能同时进行,还有引流时很容易破坏胃黏膜形成胃出血、胃管堵塞等等。虽说双腔胃管有很多先进性,但现有的双腔胃管也有弊端,其功能组合选择有限。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管没有吸氧型胃管,插胃管的病人需要吸氧时,胃管占有一个鼻腔,给患者吸氧带来极大的不便。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些吸氧胃管,有的吸氧胃管只是把单腔吸氧管与胃管简单并行组合,有的甚至把吸氧孔的位置固定死在胃管上,但鼻腔到胃的距离因人而异,胃管置胃部后,吸氧孔不一定刚好在鼻腔吸氧最佳位置,使得此类吸氧型胃管的吸氧功能缺乏实用价值,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吸氧功能的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所述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外的滑动吸氧套管,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与管体之间滑动密封配合。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管体中的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为从以下管腔中选取的不同管腔:1)、作为营养输送腔用的管腔,该管腔的头部区域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向外的开孔;所述作为营养输送腔的管腔为胃部营养输送腔或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输送腔;该管腔作为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输送腔时具有延长管腔,使该管腔能通达肠部;2)、作为充囊的管腔,该管腔设有向外的开孔,管体外连接有气囊或水囊,所述气囊或水囊通过该管腔的所述开孔和该管腔接通;3)、作为胃部调压的管腔,该管腔的头部区域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向外的开孔;4)、作为检测用的管腔,该管腔的头部区域开有向外的孔,该孔的里面有测pH值探头或温度探头或压力传感器;所述pH值探头或温度探头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处在该管腔外的显示器连接;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中其中之一为胃部营养输送腔时,另一个管腔不为作为调压用的管腔。
所述管体的尾部连接有三叉接头,三叉接头的三个岔路分别和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接通;当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中有一个作为检测用的管腔时,三叉接头中与该管腔相通的岔路配所述显示器或显示器插座。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三腔胃管的其中一个腔为吸氧腔,并且配有吸氧套管,吸氧套管的头部可沿管体滑动到达与鼻腔口相切或微小距离的最佳吸氧位置,因此,无论吸氧腔尾部的氧气出口设置在那个位置,无论不同患者有何个体不同,吸氧套管均能够将从吸氧腔流出的氧气导入鼻腔,保证吸氧顺利、省力及吸氧充分;并且,管体中的其余两腔又可以变化组合成多种的功能组合,再与吸氧功能组合后,成为临床中极富实用价值、应用广泛的多功能胃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纵剖视图。
图1b为图1a的A-A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纵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a、图1b。
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00,所述管体100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11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110,所述尾部区域可理解为当三腔胃管插入到位后,第一管腔11暴露在体外的那一段,或者除了该部分之外,还包括第一管腔11处在鼻腔之中的那一段。
所述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100外的滑动吸氧套管2,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21,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22与管体100之间滑动密封配合。
所述管腔100中的其余两腔分别为:
1)、作为胃部营养输送腔用的第二管腔12,该管腔的头部区域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向外的开孔120;
2)、作为检测用的第三管腔13,该管腔的头部区域开有一个向外的孔131,该孔的里面有测pH值探头或温度探头或压力传感器132;所述pH值探头或温度探头或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处在该管腔外的显示器4连接。
所述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可通过管体中的隔膜101隔离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边俊杰,未经边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功能因子的珍珠奶茶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薯酥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