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反应堆的启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477.0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7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黎春梅;罗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G21D3/1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直流 蒸汽 发生器 反应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用了直流蒸汽发生器反应堆的启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核电站采用的蒸汽发生器多为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而现在一些小型反应堆采用了小型、高效的直流蒸汽发生器。直流蒸汽发生器在启动运行时随着热负荷的提高,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口工质从水向汽水混合物、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变化,直到产生满足要求的过热蒸汽,从而完成整个启动过程,其停止运行是启动运行的逆过程。二回路系统需要对启停过程中直流蒸汽发生器产生的不满足使用要求的工质(水、汽水混合物、饱和蒸汽)进行处理和利用,且直流蒸汽发生器在启动运行和停止运行对二回路给水的流量、温度、压力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对于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需要设置专门的启停系统来完成启动运行和停止运行过程的汽水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采用了直流蒸汽发生器,以实现直流蒸汽发生器启动和停止运行过程中的汽水循环的反应堆启停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反应堆的启停系统,包括一端与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线连接的系统进口管组、工质进口与所述系统进口管组另一端连接的减温减压阀、一端与所述减温减压阀的工质出口连接的第一管路、工质进口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的工艺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工艺冷凝器的工质出口连接的系统出口管组、设置在所述系统出口管组上的启动给水泵,所述系统出口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到反应堆的给水系统。
进一步所述减温减压阀为多级孔板减压和喷水减温阀,其内部喷水减温装置连接有外部减温冷却水管。
进一步所述工艺冷凝器为表面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冷却水管系,所述冷却水管系的工质进口连接有外部循环水进口管,冷却水管系的工质出口连接有外部循环水出口管。
进一步所述系统出口管组上还设置有给水过滤器、止回阀、隔离阀。
进一步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系统出口管组连接的第二管路,所述给水第二管路另一端与给水水源连接。
进一步所述系统进口管组包括两根并联的管路。
进一步所述系统出口管组包括两根并联的管路。
进一步所述给水系统包括一条一端连接到所述系统出口管组的给水管路组、一端与所述主给水管路另一端连接的供水管组,所述供水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到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路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该系统设置了减温减压阀、工艺冷凝器和启动给水泵,对直流蒸汽发生器不稳定运行时产生的工质进行处理并使之循环,避免了二回路用汽设备使用不合格品质的蒸汽所带来的问题;
(2)启停系统不单设供水管线,而借用了给水系统的给水管路组,从而简化了系统配置;
(3)若给水系统的给水水源提供发生故障,启停系统的两台启动给水泵投入,能够提供50%额定给水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启停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与本发明一种一体化反应堆启停系统运行时借用的给水系统部分示意图;
其中,1为启停系统进口隔离阀;2为减温减压阀;3为减温减压阀冷却水隔离阀;4为减温减压阀冷却水隔离阀;5为工艺冷凝器;6为循环水进出口隔离阀;7为循环水进口调节阀;8为工艺冷凝器隔离阀;9为启动给水泵进口隔离阀;10为给水过滤器;11为启动给水泵;12为启动给水泵出口止回阀;13为启动给水泵出口隔离阀;14为启停系统与给水水源隔离阀;15为系统进口管组;16主蒸汽管路;17为外部减温水管;18为给水水源;19为安全壳;20为给水系统工质进口;21为系统出口管组;22为主给水调节阀入口隔离阀;23为主给水调节阀;24为主给水隔离阀;25为旁路给水调节阀入口隔离阀;26为旁路给水调节阀;27为旁路给水隔离阀;28为流量计;29为孔板;30为给水止回阀;31为循环水进口管;32为循环水除口管;33为第一管路;34为母管;35为主给水管路;36为旁路;37为供水管路;38为第二管路;39为支流蒸汽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2.5]辛烷-5-羧酸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墙控器电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