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348.1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岩冰 |
主分类号: | F23H13/00 | 分类号: | F23H13/00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5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全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炉排,特别是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
背景技术
现有炉排有螺旋杆进料,人工进料,履带运输进料,这些进料方式和设备效率低,进料不均匀,燃烧效果不充分,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炉排使用寿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金属板,金属管构成一次进风,二次进风结构,从进料管自动进料到燃烧室至燃烧充分,加热快速、均匀,劳动强度低,省工省时,二次炉排寿命长,效率高,锅炉蒸发量和功率高,适用于不同二次燃烧条件下的高效节能的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其特征在于外壳内有隔板、凸台锥形边、锥形边、直边。凸台锥形边顶口中间有出料口安装进料管。外壳与隔板之间构成一次风室、二次风室。一次风室安装有一次进风管,二次风室安装有二次进风管。一次风室、二次风室通过喷风口与燃烧室相通。
出料口安装进料管,一次进风管经外壳和隔板与一次风室相通,二次进风管经外壳进入二次风室相通。
凸台锥形边、直边、锥形边布有一个以上喷风口,一次风室、和二次风室均通过喷风口与燃烧室相通。
凸台锥形边与锥形边、直边交接,构成燃烧室。
外壳、隔板、凸台锥形边、锥形边、直边用金属板和/或非金属板焊接做成,进料管、一次进风管和二次进风管用金属管和/或非金属管做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外壳和隔板构成一次进风,二次进风进入到燃烧室,使之燃料燃烧充分,高效快速通过一、二次进风调节配比使燃烧从低温到高温过渡。燃烧合理,减小过氧空气漏风系数。提高热效率,增加炉排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的整体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全自动炉排的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1~图3中,外壳(1)、燃烧室(2)、凸台锥形边(3)、二次风室(4)、一次风室(5)、出料口(6)、喷风口(7)、直边(8)、锥形边(9)、隔板(10)、进料管(11)、一次风入口(12)、二次风入口(13)、一次进风管(14)、二次进风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附图,用金属板和风管做成,外壳(1)内有隔板(10),隔板(10)与外壳(1)构成一次风室(5)、二次风室(4)。隔板顶口有凸台锥形边(3),凸台锥形边(3)顶口有出料口(6)安装进料管(11),进料管(11)外伸出外壳(1)外面连接来料设备。隔板(10)与外壳(1)之间有锥形边(9)和直边(8)构成二次风室(4)。直边(8)与锥形边(9)交接构成燃烧室(2),锥形边(9)与凸台锥形边(3)构成倒锥形燃烧室,直边(8)内腔是直口燃烧室。一次进风管(14)从外壳(1)穿入从隔板(10)穿出进入一次风室(5)相通。二次进风管(15)从外壳(1)进入与二次风室(4)相通。直边(8)、锥形边(9)板边有一个以上喷风口(7)把一次风室(5)、二次风室(4)的风喷入燃烧室(2)。使用时,生物质燃料或煤炭粒从进料管(11)进入经出料口(6)进入燃烧室(2)燃烧,风喷风口(7)进入一次风室(5)、二次风室(4)助燃。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炉温,减少过氧空气漏风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岩冰,未经何岩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的观察窗的带镜指南针
- 下一篇:低压配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