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2073.X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3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赖文瑞;王建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接触 弹片 加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科技化、先进化,人们更倾向于多重功能、性能集中且携带便捷的需求方向。由此电子产品的形体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密化和集成化。故其内部各个重要的电子元件也是向着薄、小、轻的方向发展。
例如,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应用上越来越多,并且这些产品研发一致朝向轻薄,高性能,高精密化方向发展,顺应这个趋势该产品的零部件也就越来越精巧,由此在针对此类现代电子产品中零部件的制造加工技术及生产工具提出更精、更高、更含有技术性的要求。
过去对于客户需求的电子产品零件相较之下都是体积较大精度要求较低,因此在模具设计方面来说,不论是在结构上或是加工工艺流程上都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然而企业如果只拥有传统中的技术而不求精进,则将会在同行之间失去了竞争力,最终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中惨遭淘汰的命运。
再者现代电子类产品所使用的零部件材质已普遍由较软且较容易加工成型的铜、镍类改为更硬、韧且不容易折弯成型的不锈钢材质。比如说是SUS301、SUS304等材料,这类材料由于成分中包含了“铬”元素,而使其产生耐腐蚀性并且提高其硬度及耐磨性。但如此采用更优质的金属材料又为其产品的制造加工带来新的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问题,同时针对其加工模具提出相对应的加工操作要求,其中在使用此类材质作为产品加工折弯成型上时,如何设计使模具在有限空间内将产品加工成型,并且确保产品不变形及尺寸稳定成为关键性考虑重点。
经过上述现有问题的阐述,针对现代新型电子类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设计及制造已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提升自身精度,并且设计多项工站顺次配合加工,实现工件产品的尺寸标准化,形态稳定化,同时增强其弹性、韧性,确保产品作用效果的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包括呈上下合模配置的上模体与下模体,所述上模体的底面上弹性连接脱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由入料端侧至出料端侧顺次设置呈合模匹配的冲孔工站、一次刀口工站、二次刀口工站与抽引成型工站,所述脱料板的底面位于上述各工站的旁侧垂设定位针,所述下模体的顶面位于各工站的旁侧并对应上述定位针开设定位凹孔。
本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中下模体为静模,上模体为动模,故而上模体进行升降实现合模与分模动作。不锈钢材质的料带通过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完成合模压料加工操作后,上模体中的加工部件上升欲进行脱离动作,由于上模体与脱料板之间的弹力支撑,脱料板仍处于合模位置实现继续压料,进而在加工部件上升分离的过程中顺利脱料,由此防止料带被加工部件带动而错位,确保料带加工定位的精准度与稳定性,提升加工产品的标准化与品质。
合模状态下,上模体底面的脱料板与下模体的顶面密贴,且上模体与下模体上设置的各个工站呈相对峙吻合装配。由此沿直线传送移动的料带依次通过冲孔工站、一次刀口工站、二次刀口工站、抽引成型工站进行有调序的顺次加工工艺,直至由模具的出料端移出成品。
在上述的针对接触式弹片的加工模具中,所述冲孔工站包括设于上述上模体内的定位孔冲子,设于上述脱料板内的定位孔脱料入子,和设于上述下模体内的定位孔下模入子,所述定位孔脱料入子上沿竖向开设导向通孔,所述定位孔冲子呈滑动穿设于上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定位孔下模入子上对正上述导向通孔开设排料通孔。位于首位的冲孔工站作用为:在料带上每个单品旁侧冲出定位孔,在单品移送至后续的每个工站上进行加工时,该定位孔均由脱料板底面上对应位置的定位针穿设定位于下模体顶面的定位凹孔处,由此确保在自动化冲压生产过程中料带在每一个加工工站上皆能处于精确无误的加工位置,同时防止料带受剪切或折弯等外力而产生的横向位移而导致产品尺寸脱离原设计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2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级卡培他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钢柱多刃多排组合裁断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