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次级放电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004.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吉;赵剑衡;吴刚;谭福利;莫建军;孙承纬;蔡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T2/02 | 分类号: | H01T2/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次级 放电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开关,具体是指涉及动高压科学与技术、脉冲功率技术领域的一种强磁压斜波加载装置中的一种次级放电开关。
背景技术
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复杂现象,是动高压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冲击动力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长期以来,其主要的加载装置和技术有炸药爆轰驱动、一级和二级气体炮、电炮和激光驱动等。这些加载装置和技术实现的主要是一种冲击压缩加载,在固体材料样品中产生一个强间断面的冲击波,压缩后的样品处于一个高温、高压状态,这种加载的特点是加载压力从数GPa至数TPa,百吉帕压力以上样品的温升由千开至数万开,甚至更高,样品很容易处于熔化状态。
为了研究材料相空间状态其它区域(高压、低温,相对于冲击压缩的Hugoniot状态而言,称之为偏离Hugoniot状态)的特性,近十年来,一种新型的压缩方法被提出来,即准等熵压缩加载。当前,可实现固体材料的准等熵压缩加载技术有磁驱动准等熵压缩、激光驱动准等熵压缩、密度梯度撞击器技术、爆轰产物膨胀卸载准等熵压缩和斜波发生器等。目前,主流的发展技术主要是前三种即磁驱动准等熵压缩、激光驱动准等熵压缩和密度梯度撞击器技术。三者各有特点,激光驱动准等熵压缩是利用激光直接烧蚀气库膜产生高压等离子体经真空间隙膨胀后作用于靶样品,或激光汇聚于一金黑体辐射腔产生x射线经腔体匀滑后作用于靶样品或再烧蚀一气库膜产生高压等离子体经真空间隙膨胀作用与样品,该加载压力波的上升时间较短,通常为10-30ns。密度梯度撞击器技术主要是基于二级轻气炮发射一个高速密度梯度撞击器撞击靶目标,在靶目标中产生一个上升时间为1ms左右的加载压力波,由于阻抗匹配的原因,该压力波通常有个初始跳跃的冲击波,该初始冲击波会在靶样品中产生一个初始温升。而磁驱动准等熵压缩是依靠实验装置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脉冲大电流流经方向相反的负载电极与自身的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压力(洛伦兹力)作用在加载电极表面,沿其厚度方向传播,作用于材料样品中。该磁压力上升时间为300ns~800ns,随时间变化平滑上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准等熵压缩途径。
国际上从事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实验装置和方法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少数国家,国内只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从事相关装置和方法研究。代表性的装置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和俄罗斯实物院为代表的平板型爆炸磁压缩大电流发生器;另一类是美国圣地亚实验室的Z/ZR和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建的PTS等大型装置,其中首次实现磁驱动平面准等熵压缩是在Z装置上完成的;第三类是2001年至今法国CEG武器研究中心、美国圣地亚实验室、华盛顿州立大学和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基于电容器组储能、平行板传输和固体薄膜绝缘的脉冲功率装置,例如VELOCE、GENESIS(圣地亚在建)、GEPI、CEPAGE、CQ-1.5和CQ-4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次级放电开关,适用于强磁压斜波加载装置,利用脉冲功率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大电流实验装置,实现固体材料样品的斜波加载(准等熵压缩),研究材料的动力学行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次级放电开关,包括平行传输线上电极板、平行传输线下电极板、以及绝缘薄膜,平行传输线上电极板与平行传输线下电极板分别连接至负载两极,所述平行传输线上电极板通过依次连接的开关本体、次级放电开关电极、圆盘过度板与靶室连接。平行传输线上电极板与平行传输线下电极板相互平行,其中间设置有绝缘薄膜用于绝缘隔绝,其中的平行传输线下电极板通过连接部件与负载的一极相连,同时,平行传输线上电极板通过开关本体、次级放电开关电极、圆盘过度板与靶室连接,靶室作为负载的另一个引出极,当开关本体导通后,大电流作用在负载两极上,用于研究物理性质,在靶室与圆筒形内电极之间设置绝缘筒,用于保持两极之间的绝缘性能,将次级放电开关和锐化电容器安装在强磁压斜波加载装置的放电回路中,主要是用于陡化放电电流波形,将原本放电电流上升时间(即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缩短,同时锐化电容器在放电初期还可其分流的作用,前端的储能电容器释放的电流给后端的锐化电容器组充电,这样可适当降低负载端的初始电流峰值,使得负载端获得一条初始向下凹的放电电流曲线,有别于正弦上升的电流曲线,这样更有利于物理实验样品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下翻式下门板的开关柜
- 下一篇:HDMI高清数字音视频电力线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