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异丙醇气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6790.1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龙姝;曹忠;周婷;邹瑞芬;闫璐璐;江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60 | 分类号: | G01N2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异丙醇 气体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的异丙醇((CH3)2CHOH)气体传感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环境大气中异丙醇的浓度,并能用于在线监测。
背景技术
异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也是居民生活区和工业生产区的主要有毒空气污染物之一,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呼吸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损伤视网膜及视神经;吸入大量异丙醇会造成头痛、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丧失意志、甚至休克而致死。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空气中所允许的异丙醇最大浓度为400 ppm,因此对环境大气中微量异丙醇气体的灵敏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异丙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由于操作环节多,费时费力,不适于在线监测异丙醇气体的浓度,因此需要找到一种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并能达到准确快速测定异丙醇气体浓度的仪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的异丙醇气体检测装置,该装置易于制备、操作方便、可反复使用,能在数分钟内准确地检测出异丙醇气体的浓度,并能用于环境大气中异丙醇的测定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异丙醇气体检测装置,该装置由两个进气管合并成的一路进气管通过干燥管后进入检测瓶底部,检测瓶上用橡胶塞密封,橡胶塞中插有一个石英晶体传感器和出气管,石英晶体传感器与振荡电路连接,振荡电路由直流电源驱动、并与频率计数器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感检测回路。其中,两个进气管路的开关可独立控制,氮气和异丙醇气样可交替进入检测瓶内;干燥管内填充物质为无水CaCl2,涂敷在石英晶体传感器上的涂膜材料是间苯二酚杯[6]芳烃,且涂敷于石英晶体传感器上的涂膜材料间苯二酚杯[6]芳烃的量为16~40微克。其特征是装置的各部分设计、石英晶体传感器的应用和对异丙醇气体有特异吸附功能的涂膜材料间苯二酚杯[6]芳烃的使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发现,其涂敷于石英晶体传感器上的量为16~40微克之间时的检测效果最佳。整个装置由以上几个部件组装而成,易拆除更换,便于携带。其工作原理是异丙醇气体被选择性地吸附在涂膜材料间苯二酚杯[6]芳烃上,产生的微小质量变化会使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以频率变化值来计算所测气样中的异丙醇浓度。该气体传感检测装置对异丙醇具有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且选择性、重现性和可逆性良好,可应用于环境大气中异丙醇的监测。
在装置的设计上,氮气和异丙醇气样的两个进气管路的开关可独立控制,氮气和异丙醇气样可交替进入检测瓶内。氮气可以使吸附在所述涂膜材料上的异丙醇气体脱附,使传感器谐振频率恢复到初值。整个过程在5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随后就能继续用于下一次的检测,所以该装置能有效地减少检测时间和简化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准确、快速、连续地测定异丙醇气体的浓度,且装置结构简单,易于便携和智能化改造,因而可用于环境大气中异丙醇的分析检测、在线监测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简易异丙醇气体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 是石英晶体传感器的频率变化值(以Hz表示)与异丙醇气体对应浓度(ppm)的关系曲线图。
图1中1.气样进气管,2.氮气进气管,3.气样进气管开关,4.氮气进气管开关,5.干燥管,6.石英晶体传感器,7.出气管开关,8.橡胶塞,9.出气管,10.检测瓶,11.振荡电路,12.直流电源,13.频率计数器,14. 进气管1、2合并成的一路进气管。
图2是把28微克的间苯二酚杯[6]芳烃涂敷于石英晶体传感器上,通过加入异丙醇标准样品,可得到异丙醇气体浓度与响应频率变化值的关系曲线,该曲线拟合的方程为:
y = 18.961 + 0.01739 x
式中y表示异丙醇气体的浓度(ppm),x表示频率变化值ΔF(Hz)。上述关系曲线是在室温24℃时绘制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6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振单元
- 下一篇:人工软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