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无氧焚烧秸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5520.9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葛仕福;赵培涛;李扬;李渊;丁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朱芳雄 |
地址: | 2111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焚烧 秸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负离子无氧焚烧秸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和有机质,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平均含硫量仅有3.8‰,远低于煤的平均含硫量1%。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实现处理过程的零排放。据统计,我国现有的15亿亩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6亿吨之多,其中稻草1.8亿吨,玉米2.2亿吨,小麦1.1亿吨,还有甘薯蔓、油菜秸、大都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产出的秸秆量都超过千万吨。
主要的秸秆处理技术有: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直燃发电等,每种技术均有其优点,但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如还田后秸秆不易腐烂,影响播种质量,同时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地低。
焚烧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其不仅能非常有效地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减容、减量化,还能回收热能,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但在秸秆处理方面,最直接的处理方式是在田间大量焚烧,每年约80%(约5亿吨)的秸秆被烧掉,往往产生较多的环境和安全问题,其主要包括:(1)燃烧产生的粉尘及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这主要是由于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尚未干透的秸秆,经不完全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烟尘及碳氢化合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生物的生命健康;(2)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和航空安全。这主要是秸秆直接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雾,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可见范围降低,严重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输安全;(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且秸秆焚烧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可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离子无氧焚烧秸秆的装置,利用该装置焚烧秸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土壤。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无氧焚烧秸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负离子发生器、无氧焚烧炉、炉灰储槽、风冷塔、碳化油储槽和粉尘过滤装置;其中,负离子发生器位于无氧焚烧炉的炉壁上,且负离子发生器的进气口位于无氧焚烧炉外侧,负离子发生器的出气口位于无氧焚烧炉内侧;炉灰储槽位于无氧焚烧炉的下方;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负离子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无氧焚烧炉的灰渣出口与炉灰储槽的灰渣进口连接,无氧焚烧炉的烟气出口与风冷塔的进气口连接,风冷塔的出油口与碳化油储槽的进口连接,风冷塔的出气口与粉尘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负离子无氧焚烧秸秆的装置,还包括含有驾驶控制室的移动式平台,驾驶控制室、空气压缩机、负离子发生器、无氧焚烧炉、炉灰储槽、风冷塔、碳化油储槽和粉尘过滤装置均位于移动式平台上。
进一步,所述的无氧焚烧炉的上部设有上装载门和下装载门,上装载门位于下装载门的上方;无氧焚烧炉的底部设有高温陶瓷格栅。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使秸秆在高温、无氧条件下完全焚烧和分解,最终排出的烟气中不含有二恶因、NOx、SOx、COx等大气污染物,无需烟气处理设备,烟气可直接排放,无污染,无公害,可低成本地实现秸秆的洁净焚烧。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无氧焚烧炉四周布置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促使空气中的分子产生强烈震动,迫使秸秆中的水分子震动破坏秸秆有机分子结构,并同时产生热量,使得秸秆中各种有机物在高温、无氧条件下被完全分解。对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烟气,依次经过风冷塔冷却和粉尘过滤装置的过滤除尘,使得最终排出的烟气中不含有二恶因、NOx、SOx、COx等大气污染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5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